健康養身★頭部外傷須密切觀察 可能造成後遺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年節一到,民眾多會出門遊玩,許多民眾可能因遊玩時頭部外傷而懷疑是否為腦震盪;衛福部新營醫院急診科侯承佑醫師表示,頭部外傷是門診中最常見的主訴之一,而造成腦震盪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至於頭部外傷中,「腦出血」才是最該擔心的問題。

侯承佑醫師表示,「腦震盪」指的是大腦受到撞擊或搖晃後,造成暫時的大腦功能喪失,但最後都能自行恢復,且在大腦構造上並無損傷的情況。至於「腦出血」指的是大腦受損後,周圍的血管破裂出血,除了大腦結構本身受損外,不斷擴大的血塊可能造成腦內壓升高,使得未直接受傷的腦部缺氧,形成二度傷害。

腦震盪後常見的症狀如:頭痛、頭暈、噁心、輕微嘔吐、短暫失去意識、視力模糊、短暫失憶等。侯承佑醫師指出,雖然恢復的時間短則數天,長至數週,只要最後有完全恢復,都算是腦震盪,當醫師判定病人有腦震盪,由於實際大腦結構並無損傷,只需好好休息配合適當藥物治療,不會有永久後遺症。

侯承佑醫師指出,由於X光無法看到腦出血,需要頭部電腦斷層才能診斷,但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約為胸部X光數十倍,因此並不是撞到頭就一定要做電腦斷層,大多輕度頭部外傷的病人,密切觀察才是最佳方法,應和醫師討論對病人最有利的處理。

醫師強調,嚴重腦出血即使開刀治療,大多仍會有長期後遺症,如肢體活動不便、癲癇等,後遺症層出不窮,因此最好的治療就是提早預防,如家中的老人家及小孩跌倒傷到頭部,請立即至醫院檢查,家中防跌倒措施也要做好,才能讓腦部免除傷害。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00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頭頸癌是原發於頭部、頸部惡性腫瘤的統稱,可分為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年僅30多歲的楊先生雖然沒有嚼檳榔,但抽菸、喝酒的習慣,卻已讓他在4年前被確診為口腔癌第3期。因發現時已為中晚期,進行手術治療已無法根除腫瘤,使用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的情況下,因本身帶有p53...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58歲陳先生1個月前無端突然出現腰痛,改變姿勢、久站久坐、或是走路就會痛,甚至發現越來越不能走路,連小便都覺得有困難,趕緊就醫檢查,透過核磁共振發現是脊椎有腫瘤!經診斷為肺癌合併脊椎轉移,長安醫院神經外科李漢忠副院長立即安排手術,針對腫瘤壓迫神經的部分進行手術,術後患...

閱讀詳情 »

在懷孕過程中,孕媽咪為了讓胎兒有充足營養供應,胎盤會分泌荷爾蒙,避免血糖過低影響胎兒發育,但隨著懷孕週數增加,荷爾蒙分泌變多,這時人體對於胰島素敏感性降低,容易產生妊娠糖尿病。新竹臺大分院代謝內分泌科許智堯醫師表示,曾被發現也血糖異常、妊娠糖尿病史、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齡或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情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國內疫苗打氣漸弱,卻有大量幼童與青少年還沒打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記者會上,發言人莊人祥表示,24日的專家會議上,將討論青少年施打第3劑的追加劑,以及幼童施打基礎劑,「所有利弊得失都會納入討論」。 BNT近日洽談採購 將有結果 北市副市長蔡炳坤曾提到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