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頭頸癌復發棘手 免疫療法現生機

頭頸癌復發棘手 免疫療法現生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

癌症復發是所有癌友的夢魘!特別是頭頸癌,據統計約5成的三、四期病人,可能在5年內復發。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醫師分享一名50多歲男性,過去有抽菸、喝酒、嚼檳榔習慣,後來發現下咽喉長惡性腫瘤,因考慮保留說話、吞嚥功能,採取不開刀的同步放化療,病情得以控制,不過兩年多後,因劇烈咳嗽再次就醫,醫師發現他不但腫瘤復發,並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肺部等器官。

因化療已影響他的腎功能,考量身體恐無法再承受化療,在醫師建議下,接受了免疫治療,很幸運的是,免疫治療在他身上發揮不錯的效果,幾次治療後,下咽喉、肺部與食道上腫瘤都明顯縮小或消失,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

癌細胞捲土重來 治療難度增加

頭頸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喝酒與嚼檳榔。許多頭頸癌患者治療後還是難以戒除舊習,加上頭頸癌是最易發生轉移其他腫瘤的癌症之一,癌症復發後,腫瘤比起初次診斷更加惡性難纏,導致治療困難度增加。目前除了手術、化療、放療,還有免疫治療選擇。

化療原理是利用癌細胞增殖快速的機制,全面毒殺快速生長的細胞,因此身體其他組織也會受影響,除常見的噁心嘔吐、掉頭髮、黏膜受損等副作用,有時連腎功能都受波及,患者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化療效果雖強大,還是有癌細胞會逃過毒殺,或發生基因變化,腫瘤可能就會捲土重來。

免疫療法效果延續 病友存活期產生「長尾效應」

研究顯示,對於頭頸癌復發患者,免疫藥物的治療有助於延長壽命,且副作用通常較輕微。張義芳主任說明,身體免疫細胞會主動攻擊癌細胞,癌細胞為了生存會偽裝,促使免疫細胞「踩剎車」,免疫藥物的作用是除去癌細胞偽裝,教育免疫細胞再次辨識癌細胞,因此常可觀察到兩到三個月的熱身期後,藥物效果就會持續作用。醫界也發現,免疫藥物似乎可讓癌友存活期產生「長尾效應」,對免疫療法反應良好的患者,有很大機會可長期生活下去。

頭頸癌發生年齡多在50-60歲,以男性居多,很多病友都是家中經濟支柱,比起其他多數癌症,發生年齡相對較年輕。張義芳主任提醒頭頸癌患者要改變生活型態,戒除菸酒檳榔習慣,避免疾病復發;定期追蹤,當發現有復發跡象,就得積極接受治療;馬偕紀念醫院以病人為中心,提供身心靈各層面的健康照顧,期望幫助癌友可以徹底擺脫癌症糾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21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出現年紀最大新冠感染患者!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4例境外移入患者,當中第691例年約90多歲有肺炎症狀,目前正在隔離加護病房治療沒有插管,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確診者年齡最高的確診病患。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第691例是名90多歲本國籍男性,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63歲姚女士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友,進行藥物治療2年,體質變得虛寒,行走坐臥間容易咳嗽、胸悶和喘不過氣,加上手腳時常冰冷,嚴重影響睡眠,前往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就診。謝伯駿醫師針對4個核心穴位予以針灸治療,並輔以中藥調理體質,從既有的西醫治療加上中醫合療3個月...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熱心公益的里長,日前騎車不慎「犁田」,導致右胸6根肋骨斷裂,肝臟也有撕裂傷,因心急著盡快返家服務里民,經評估肝臟撕裂傷穩定後,醫師建議採用純鈦鋼板固定肋骨手術,可大幅縮短癒合時間、降低病人疼痛且減少肺炎風險,術後3天即出院。單純肋骨骨折 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亞洲大學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近期校園自殺事件頻傳,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常能聽到「哭又不能改變什麼、你要堅強點阿、認份吧、你能成熟一點嗎、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有必要這麼在意嗎、我也曾經這樣阿,還不是走過來了」,諸如此類的語言,彷彿是拴在腳上的枷鎖,讓人難以動彈。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精神科李品賢醫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