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頻掉髮險禿頭 名導演嫌拍照顯老急救髪!

頻掉髮險禿頭 名導演嫌拍照顯老急救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與其擔心自己以後會禿頭,更應該趁著還有髮量的時候,及早就醫延長自己掉髮的時間。知名導演黃駿翔近年來飽受地中海型掉髮所苦,原本擔心要植髮而遲遲不想治療;後來採用「複合式生髮療程」後,髮量明顯增加,讓他覺得從地獄回到天堂!生髮診所楊名權醫師提醒,掉髮不是只有單一問題,除了基因外,提供足夠營養、增加頭皮血流也是缺一不可;只要能及早就醫,一定都可以維持髮量,延緩掉髮的時間點!

地中海型掉髮超苦惱 知名導演遍尋救髮偏方不見效

黃駿翔因為擔任導演的關係,常常要跟許多演員、年輕人一起錄影拍照,雖然額頭髮線還是有維持住,但頭頂逐漸稀疏還是讓他看起來顯得老態。「我上鏡頭時都要隨時注意鏡位。避免照到自己禿頭的地方;最讓我受不了的是跟年輕人拍照,發現自己怎麼比他們老二、三十歲的感覺!」

有人勸黃導可以考慮植髮,但黃導覺得因為復原需要一點時間,可能會影響到工作而作罷;期間他也試過生髮水,但效果也不明顯,才接受朋友建議去看專業生髮醫師。「我原本很排斥看醫師,但朋友介紹了就硬著頭皮去看。沒想到醫師說我還不到植髮的地步,只要服用藥物、營養品就可以;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沒想到一個月後髮量就有明顯增加,真的不騙你,真讓我感覺從地獄回到天堂。」

掉髮非男性專利 生髮偏方恐延誤治療黃金期

掉髮問題不管是男性女性其實都非常重視,楊名權醫師分析,男性掉髮主要以雄性禿較為多數,其他原因還有壓力禿;至於女性是以產後掉髮為大宗。「不管男性女性,臨床上發現大家對於掉髮還是有很多錯誤的觀念,而且很少人會直接來看醫生」。

楊名權醫師舉例,很多人認為常洗頭會造成掉髮,但事實上,頭部沒有保持清潔,反而更容易造成毛囊炎而加速掉髮;「幾乎沒有病人是沒試過偏方就來找醫師的,所以在門診中最讓人扼腕的是,很多人其實可以像黃導一樣,及早就醫就可以維持髮量,不用進入植髮的階段。」

複合式生髮療程 像養軍隊對抗掉髮因子

其實因為現在植髮廣告很多,讓許多掉髮者以為,一旦掉髮就只有植髮一途,但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說法。楊名權醫師指出,一般建議要植髮的狀況,是每平方公分的髮株數低於25株以下;如果高於這個數量,目前採用「複合式生髮療程」就可以解決髮量稀疏的問題。

所謂的「複合式生髮療程」就是用藥物、營養素、促進血流(利用紅外線光照)三種方式,共同來控制掉髮。楊名權醫師解釋,掉髮就像是一場戰爭,雄性禿掉髮因子是外來的敵人,藥物可以協助抵抗這些敵人的進攻。但自己內部也要有訓練精良的軍隊,這時候正確的營養素與促進頭皮血流,就成為壯大自己內部軍隊的重要關鍵。除了考量雄性禿基因外,頭髮細胞也是活的,需要補充營養素來讓細胞可以持續增生;但要把這些營養素送到毛囊細胞,也需要透過豐富的血液循環才能送達;所以藥物、營養品、血流是缺一不可的。

楊名權醫師強調,有掉髮問題還是要找出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及早就醫」,千萬不要等到髮量不夠了,就只剩下植髮一途;如果能在髮量明顯減少前就接受複合式療程,一定可以成功搶救掉髮,順利延長植髮的時間。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95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生活越來越便利,科技越來越發達,各種疾病也與日俱增。我們一路辛勞走到今天,只要一場大病,便幾乎整個兒摧毀了往。但是,倘若不是晚期,癌症也有可能治愈。所以,若你及時地發現了那病魔的萌芽,那麼連根拔除它的機會就很大。 1、睡覺時流口水,不僅僅是可愛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為讓民眾了解用藥安全對於維護健康的重要性,藥師公會全聯會號召全台藥師以鐵馬接力方式,跨縣市宣導「藥事照護、用藥不重複」及「自我用藥照護、珍惜健保資源」等議題,以達教育民眾自我藥療、分級醫療轉診、廢棄藥品處理等正確的用藥就醫行為。由藥師公會全聯會所舉辦的「用藥安全路、藥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有過敏體質者最近可得要慎防病況發作!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3、4、5月份,申報過敏性疾病有明顯增加現象;對此,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徐世達指出,造成過敏疾病的過敏原有高達9成是塵蟎,因為花粉過敏約只佔4%,因此,要防範過敏疾病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要慎防塵蟎入侵。根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無法手術的肝癌治療有重大突破!根據臨床試驗結果證實,以放射治療合併肝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可以縮小腫瘤,而且有三成九病人在二年內沒有復發;顯示放療加標靶藥合併療法,可望成為無法手術的晚期肝癌病人治療新趨勢。該項臨床試驗是以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為主,聯合中國醫藥大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