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顯微重建叢神經損傷 恢復臂力不是夢

顯微重建叢神經損傷 恢復臂力不是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由於部分臂叢神經損傷無法自行恢復,因此及早正確的診斷評估非常重要,包括透過理學神經學檢查評估肩部上肢手部的肌肉力量和感覺異常的分布情形,以及精密的影像學檢查(如磁振造影檢查)來幫助定位臂叢神經損傷病灶。

右上肢癱軟無力 重建顯微手術恢復

37歲陳女士,因車禍傷及右側頸肩,導致右側鎖骨肋骨骨折合併氣血胸,在外院緊急手術後入住加護病房;之後病況雖趨於穩定,但隨即發現右上肢癱軟無力情況未見改善,於是在出院後隨即前來手外科門診評估,並透過定期神經肌電圖檢查確診為「急性右側臂叢神經損傷」,且無短期恢復的跡象。

與手外科醫療團隊討論手術計畫後,陳女士接受了神經轉位重建顯微手術。在隨後門診追蹤及復健衛教之照料下,陳女士的右上肢功能已逐漸回復,並順利回到職場。

神經損傷上臂失能 臂叢神經在作祟

手外科王榮磻主任表示,臂叢神經為一組自頸部脊髓至上肢手臂的神經叢,這些神經會支配肩部、手肘、手腕、手部的肌肉,並提供上臂表皮的感覺功能。有些臂叢神經損傷較輕微,可在數週後完全康復。然而有些臂叢神經損傷會嚴重到上臂完全失能。

造成臂叢神經損傷的原因很多,其中尤以牽引性拉傷為最多,大部份病人為年輕人騎機車車禍而造成;通常都因為車禍發生時頭頸部被強力扯離肩部,使得臂叢神經自頸椎脊髓撕裂損傷,進而導致患側癱瘓無力。由於台灣交通人口之中騎乘機車的人口比例佔有相當數量,臂叢神經因車禍而受傷的情況仍十分常見。

顯微重建治療 恢復快也治療佳

針對成人臂叢神經損傷的顯微重建治療,王榮磻主任指出,近年來由於對臂叢神經的解剖位置認知、影像醫學技術革新、神經接合材料進步,使得臂叢神經損傷的手術治療有了長足之轉變。

手外科王榮磻主任表示,目前急性臂叢神經損傷之手術治療趨勢是神經轉位手術,相較於傳統神經移植修補手術,有更短的住院天數(轉位手術術後僅需2~3天觀察,移植修補手術術後往往需一週觀察),及更少的活動限制(轉位手術術後,僅需手臂吊帶保護和避免過肩姿勢,移植修補手術則需要肩頸部活動限制,避免移植處拉扯)、術後恢復時間也較快。

透過神經傳導檢查 可以看出神經變化

手外科王榮磻主任指出,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是手外科醫師確診臂叢神經損傷的最佳利器;通常會在臂叢神經損傷後6週,進行第一次的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之後在臂叢神經損傷後2~3個月,進行第二次的神經傳導檢查/肌電圖檢查,藉此觀察比較臂叢神經損傷的恢復變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4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健康的員工,才有健康的病人!「員工健康」,是成大醫院沈孟儒院長院務治理的首要顧念,而肺癌為國人奪命癌症的首位,如何早期發現並介入,成為最重要的國民健康課題。依據衛福部國健署委託肺癌學會進行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肺癌(LDCT)」效益評估,肯定LDCT是肺癌篩檢的重...

閱讀詳情 »

◎腰部承受的壓力,「坐姿」竟然是「站姿」的1.4倍! 在日本,每4人就有1人為「腰痛」所苦,我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一名武術指導老師,也從事看護工作,身體經常過度勞動、擺出不正確姿勢,因此我常常會提醒自己要充分休息,也很在意傷害的預防及身體調理。 即使如此,我還是為腰痛所苦。腰部真的如此「脆弱」嗎?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國衛院與台灣大學、台北大學合作,追蹤2009年至2016年39,178位愷他命初犯者的最新結果顯示,一開始好奇使用愷他命當娛樂民眾,3年內的毒品使用再犯率達39.5%,而且死亡率相較一般同年齡同性別他人高出4.9倍高,特別在自殘、藥物過量、暴力毆打等非自然原因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冬天到了,冷冷的天氣讓人特別想邊嗑熱熱的火鍋,配上大杯啤酒。但醫師提醒,有膽結石、高血脂、長期飲酒等問題的人,需節制飲食,以免引發急性胰臟炎。急性胰臟炎 危險族群又吃高油、高熱量小心急性胰臟炎是指胰臟及周圍組織的急性發炎反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王繁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