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飯前半小時才能吃? 血糖用藥亂吃恐害人餓昏又傷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患最重要得靠藥物控糖,但門診就有男子,在外跑業務,作息不固定,糖化血色素一直高於8(目標值≦6.5),醫師一問才知道,原來他的藥物規定要在飯前半小時吃,卻因為無法確定自己何時能吃飯,也沒有時間能先吃藥再等半小時進食,常忘記服用藥物,才害得血糖長期控制不佳。而醫師更警告,血糖用藥亂吃,可能會讓人餓昏又傷腦。

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黃聖煒表示,有些血糖藥需於飯前半小時服用,臨床上常發生患者難以遵守醫囑的情況,對於生活或工作型態時常變化的人而言,無法確定吃飯時間,更無法先吃藥後再挨餓半小時才進食。

甚至有些人藥效發作地快,吃藥後未達30分鐘就產生低血糖的症狀,對於執行體力負荷工作的糖尿病患者而言,甚至更危險。

針對難以掌握吃飯時間的族群,黃聖煒根據臨床經驗建議,降血糖藥物可調整於飯前10分鐘內服用,也可吃藥後馬上吃東西。以該名男子為例,如此控制3個月後,糖化血色素就降到目標值了,但若是飯前吃抗高血糖藥物Metformin較易造成胃腸不適的族群,可嘗試看於飯後10分鐘內服用,也可吃完東西後馬上服藥。

另一方面,門診也有人開始服用降血糖藥物後,即使已經增加運動量及減重飲食,還是越來越胖,醫師表示,這類人往往是用藥之後還沒到吃飯時間,就會因低血糖而餓得必須先吃些東西,導致每日攝取的總熱量上升而體重增加;為減重而減少澱粉攝取量時,沒同時減少血糖藥,進而導致低血糖,餓到冒汗、手抖、無力或頭暈。

黃聖煒強調,為了避免反覆低血糖進食而導致體重過重,建議可在「提早餓」或突然不適,尤其是餓到冒汗、手抖、無力或暈時驗血糖,一旦確定是低血糖,需提早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減藥或改藥。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冬天預防心血管疾病 只要戒菸1年「冠狀動脈心臟病機率減一半」

小感冒變肺炎大插管! 老人家生活中有這5大特徵最易發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三年前,不動產經紀人弗萊明女士在下巴處長出奇怪的青春痘。她更換了洗面乳、洗髮精、洗衣精等任何物品,甚至想要雷射,但都沒有太大作用。最後,醫師建議她改變飲食。 醫師建議43歲的她採用改變腸胃道的飲食法,僅食用低升醣指數並且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希望她能改變自己的腸胃道中的細...

閱讀詳情 »

「醫師,我在外院檢查出腎臟腫瘤,怎麼辦?」、「醫師,腎臟有了腫瘤是不是就要開刀摘掉?」李小姐是一位40多歲的女性,健檢時偶然發現自己的右腎有一顆腫瘤,經過進一步詳查後,確診為「血管肌肉脂肪瘤」。   腎臟血管肌肉脂肪瘤(angiomyolipoma)是除了腎臟水泡(Renal cyst)外...

閱讀詳情 »

夏天一到,往往都是室內冷氣吹不停、室外吹風又熱又乾,上班族要辦公又要騎車在外跑,乾澀的冷風、熱風不斷地襲擊眼睛,常常容易出現乾癢的狀況,你知道這些都是乾眼症的前兆嗎?三軍總醫院江尚宜醫師表示,乾眼症是現代人很常發生的眼疾,不好的環境、作息及生活習慣都會使眼睛乾澀,診間約有2-3成的患者是因為乾眼症而...

閱讀詳情 »

夏季天氣悶熱、潮濕,藥品該如何存放才能避免變質呢?根據食藥署建議,除非藥品說明書有特別的藥品存放指示,一般來說,建議勿將藥品放置在冰箱、車內或隨身口袋裡,以免增加藥物變質的風險唷!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指出,藥品存放最常見的3不原則是: 1. 不要放冰箱:若藥品從冰箱取出,遇到熱空氣就容易在藥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