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飯後常嘔吐腹脹 竟是胃輕癱惹禍

飯後常嘔吐腹脹 竟是胃輕癱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3歲胡女士,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但因控制不佳,造成視網膜病變和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得洗腎且接受胰島素治療,但因患者長期高血糖,促使支配胃蠕動的內臟自主神經受損,兩年多來反覆出現飯後嘔吐、嚴重腹脹等症狀,甚至四度住院,經胃核醫攝影,發現患者胃的排空半衰期長達219分鐘,且排空率只有14%,確診為胃輕癱。

內視鏡治療胃輕癱 術後第四天已順利出院

收治該名女士的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鍾承軒指出,考量患者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加上營養狀況差,決定採以經口內視鏡幽門肌肉切開術;患者術後第二天已能由口進食,且未出現任何不適及副作用出現,經檢查,目前胃排空半衰期改善至156分鐘,術後第四天已順利出院。

罹患胃輕癱 恐有嚴重乾嘔等症狀

胃輕癱主要是因胃和十二指腸在沒有阻塞下,胃的排空收縮功能因為疾病而發生障礙,伴隨胃的出口幽門括約肌痙攣收縮,造成食物排空時間延長;鍾承軒醫師表示,患者會出現上腹脹痛、食慾降低或嚴重乾嘔等症狀,包括外科手術後、中樞神經疾病、內分泌疾病、發炎性疾病、藥物等都可能埋下胃輕癱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 易出現胃輕癱症狀

胃輕癱盛行率約3%,其中約30%至50%的糖尿病患者,會有胃輕癱的症狀,主要和糖尿病造成慢性自主神經病變或高血糖有關;鍾承軒醫師指出,治療上,除了先調整飲食內容物,並給予促腸胃蠕動藥物,若仍未改善,則建議接受侵入性外科手術,或胃幽門肌肉切開術,甚至需做胃繞道手術來加速胃的食物排空。

內視鏡治療胃輕癱 緩解率可達80%

內視鏡技術發展逐漸成熟,在外科處理的疾病,可經口或肛門來做體表無傷口的微創治療;鍾承軒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治療胃輕癱,根據醫學研究證實,症狀緩解率可達70%至80%,併發症的發生率也低於10%,目前院內也首創利用經口內視鏡幽門肌肉切開術,治療難治性胃輕癱,創下第一個成功案例,可望未來能幫助更多需要的病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5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46歲男性是汽車維修員,每日長時間蹲至車底、雙手高舉手持工具作業,從學徒開始偶有工作後疼痛感,貼痠痛藥布後持續工作,右肩已疼痛多年。某次工作後,肩部嚴重疼痛無法施力,確診為旋轉肌袖破裂,經關節鏡手術治療,術後轉介至職業醫學科評估,判定旋轉肌袖破裂為職業相關。長期反覆手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過往看病時,若遇上健保專屬讀卡機故障,不僅醫療人員緊張,就連看診速度也跟著卡關。有鑑於此,中央健保署除將專屬讀卡機改為一般型讀卡機外,並將安全模組卡雲端虛擬化,醫師在讀取、寫入或更新保險對象的健保卡等程序會更加快速,也可減少民眾就醫等待的時間。一般型讀卡機省成本又快速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王先生在兩年前罹患鼻腔與鼻竇腫瘤,龐大腫瘤侵犯左邊眼眶,且因緊貼左眼而如「熊貓」眼一般。他的左側鼻樑腫脹突起,造成臉部變形,幾乎無法辨識外觀,彷彿變了一個人。所幸經由化學、放射治療,再經外科手術,目前復原良好,不但已沒有發現殘餘腫瘤,臉部外觀也完全恢復正常。臉腫脹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隨著社群軟體日益興盛,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讓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受限制,因而容易產生心靈相通的感覺,但沉浸於網路交友的歡愉時,也需要小心隱藏於其中的危機!七成青少年看過色情媒體 社群安全莫忽視國民健康署表示,隨著網路媒體快速發展,青少年藉由社群網路交友的機率大增,亦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