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馬偕急診行動資訊APP 即時掌握看診情況

  急診室分秒必爭,醫護人員除了緊急處理病人情況外,還需要面對許多患者及家屬的各式提問,增加了急診內溝通不良及醫病關係的緊張。為了讓就醫民眾及陪同者掌握治療情況,並減少對醫護人員不斷詢問所造成的干擾,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開發1款APP,以智能化系統輔助醫療方式,讓民眾「一指搞定」,解決這些疑問。

  「馬偕急診行動資訊站APP」由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蔡維德發想規劃,蔡維德說明,對於無法看一般門診卻有實際就醫需求的病人而言,急診的確是唯一途徑,此APP可解決急診室內非屬需急救病人常遇到的問題,並藉由整合看診系統及衛教資源的雙向資訊互動,改善病人就診經驗、解決重複性詢問,將急診就醫流程透明化,同時減少干擾臨床醫療的情況發生。

  此外,病患也可以透過APP在抵達急診前,完成預辦掛號程序,先提供此次完整詳細的就醫情況及過往病史,抵達後檢傷人員便可立即掌握病人主述原因,幫助就醫過程更加順暢。患者及家屬透過點選APP內容,或使用健保卡插入急診內任一數位電子看板,即可知道目前就醫狀態及檢查報告進度、照護團隊名單及醫師建議讀取的衛教資訊。

  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台北馬偕急診室107年就醫總人次達17萬3,777人,為全國第3高,院內急診室平均每天有450位以上病人,全天候24小時皆有10位主治醫師在急救室及不同區域駐點(6位急診內科、2位急診外科及2位急診兒科)看診。資料顯示,急診檢傷分類以3至5級的輕中度病人占多數。

  為改善民眾就醫經驗,導入智能化醫療並研發APP的過程就花了1年半的時間,試圖將相關系統串接,並以人性化使用方式為出發點,改善急診混亂吵雜的刻板印象。這款APP以急診內實際面臨的醫療流程問題著眼,站在病人的需求面所開發,幾項重要功能包括:

(一)提供急診即時人數:紅燈為99人以上、黃燈為70至98人、綠燈為少於70人。

(二)病人主述內容:採用預約急診掛號的病人可先行自述病史、過敏史,當到達急診時可透過檢傷再行確認,並同步轉入電腦系統中。

(三)同步訊息:病人可即時收到看診、報告進度或病情說明通知,以便與醫療團隊接洽。

(四)我的現況:針對就醫狀態,包括:飲食、檢查項目安排、後續動向、醫療團隊成員等。

(五)提供易得性衛教資訊:減少使用衛教資訊的紙張使用,讓病人可隨時透過手機查看衛教內容。

  蔡維德指出,目前APP已在台北馬偕推廣使用,未來將逐漸擴大至馬偕各分院,提供民眾更多元化的智慧醫療服務。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新冠疫情威脅尚未解除,流感季節將屆,面對新冠肺炎與流感的雙重夾擊,專家提醒年長及慢性病等高危險族群,應積極主動出擊,除了接種新冠及流感疫苗,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必要性。為強化全民防護觀念,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以「新・左流右肺,全面...

閱讀詳情 »

潮健康/編輯部 熬夜「爆肝」害肝指數上升?  脂肪肝也可能是元兇? 工時超長又日夜顛倒,一不小心就「爆肝」?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張學豪醫師接受專訪表示,醫學上並沒有「爆肝」一詞,較接近的疾病為「猛爆性肝炎」,常見B型肝炎或C型肝炎等病毒性肝炎患者身上。猛爆性肝炎為一種急性肝炎,會造成患者肝指...

閱讀詳情 »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10期將於明(4)日上午10時起開放預約。臺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本期將提供第二劑AZ疫苗、第二劑高端疫苗、第一劑BNT疫苗預約接種,請符合資格市民至平台進行預約。 衛生局說明,預約平台第10期預約資格為7月22日(含)前已接種第一劑AZ...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