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騎腳踏車注意空氣品質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琪拉編譯

每個週間,達比傑克都會從他在布魯克林的家騎約24公里的距離,到哥倫比亞大學的辦公室工作。這位42歲的環境健康學院的助理教授並非一般的通勤族,他騎腳踏車時都有配帶記錄器,紀錄一路上他吸進了多少空氣,還有沿路的空氣品質如何。他正在從事一個為期五年的實驗,想要瞭解騎腳踏車時,因為空氣汙染對身體造成的危害是否大過騎腳踏車對身體造成的益處。

這個儀器可以測量出的空氣分子微粒是PM2.5,就是會造成身體最大損傷的空氣微粒,主要來自黑碳粒,會滲入肺及血液中,造成呼吸道的疾病,像是氣喘甚至肺癌。他的目標是希望用自己的數據給政府,讓政府可以規畫出最健康的腳踏車專用道,甚至用來規劃其他戶外運動的場所。儘管紐約市政府正積極改善腳踏車專用道,但是目的主要都為交通安全,而非空氣品質。

騎腳踏車注意空氣品質

目前,傑克博士正積極招募其他跟他一樣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的人做實驗,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數據。這些參與實驗的車手將每天騎不同的路線,希望找出空氣品質最佳的腳踏車路徑。

早期的研究發現每天必須在擁擠的交通中騎腳踏車的人,吸進的廢氣比刻意遠離尖峰時段騎腳踏車的人多很多。空氣品質最糟的地方在橋上,例如曼哈頓大橋,因為這是交通最擁擠之處。尤其因為騎士必須要更費力才能上橋,吸進的髒空氣更多。

但是吸進多少髒空氣也要靠騎士們有多努力騎腳踏車而定。若是走路,人們呼吸的空氣量是靜坐的兩到三倍。但是有氧運動,像是騎腳踏車、慢跑、或是打籃球都會大量增加呼吸的空氣量,造成更多有害的空氣微粒進入肺裡面。像傑克博士自己騎腳踏車時吸進的空氣量是靜坐的九倍高。

另外一個變因是空氣污染造成的危害事實上因人而定。本身有肺部疾病的人,像是氣喘、心臟病或糖尿病,或你是個小孩、青少年或老年人,那對於空氣髒汙的抵抗力就越弱。還有研究顯示,因為女性的肺部比男性小,對於空氣汙染的抵抗力也較差。

史蒂芬妮,這位42歲的物理治療師是這項實驗的自願參加者。儘管她需要騎腳踏車上下班,但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騎腳踏車時事實上都在呼吸汽車的廢氣。在潮濕炎熱的天氣裡,她可以清楚地感覺到臉上的髒污,還有髮絲裡面的油垢,她說自己就會避免騎腳踏車出門。

但有專家認為空氣髒汙只稍微帶給戶外運動人士不良影響,但無害健康的成年人。事實上,運動可以降低因為空汙造成身體發炎的機率,兩者的關係是很微妙的。例如在空氣品質很糟的城市,像是印度新德里,戶外運動的好處大概只限前面半小時,之後壞處就會大過好處。

好消息時,目前在紐約、巴塞隆納還有倫敦,這些空氣品質差不多的城市,戶外運動帶給身體的好處還是大於空氣汙染帶給身體的壞處。但專家還是提醒騎腳踏車的人要小心選擇行車路線還有時間,另外要多吃抗氧化的水果和蔬菜,以對抗身體發炎指數。
參考資料:

On Your Bike, Watch Out for the Air

 

相關推薦

▲(照/翻攝自台大醫院)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期間,各大醫院看病、領藥規則隨時都有變動,民眾得特別留意!台大醫院今(10)日就宣布,因應疫情期間有到醫院領藥需求的民眾,為減少其在醫院停留時間,請民眾多利用連續處方箋第2、3次領藥網路預約服務。 台大醫院指出,為兼顧民眾用藥需求,並減少...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看見台灣的管理能力,不只醫療,現在連加工肉品出口也有好消息!食藥署今(10)日宣布新加坡傳來好消息,該國食品局核准台灣新增4家業者出口加工肉品,這是在疫情打亂原本必須「實地查核」後才放行的管理措施後,新加坡主...

閱讀詳情 »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3C,上班用電腦、下班用手機,長時間姿勢不當就容易出現痠痛症狀。市售的「紅外線燈」標榜可以促進循環、改善疼痛僵硬症狀,但長期照射皮膚會不會曬黑呢?佑康復健科診所院長張凱翔醫師表示,紅外線燈與會曬黑的紫外線的波長不同,並不會造成皮膚曬黑,但是使用時要注意照燈的時間與距離,才能避免皮膚灼...

閱讀詳情 »

70歲嬤上廁所頻頻暈眩,原來是耳石脫落 暈眩通常病因: 神經科門診有許多主訴頭暈的病患,我們發現有很多人服用了不必要的「抗眩暈」藥物,或是引用了錯誤的訊息,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頭暈的輕重因人而異,有些人只是「昏昏的」,「浮浮的」,或是「頭重腳輕」,比較厲害的暈眩指的是感覺周遭環境或身體在旋轉,更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