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騎車手麻是怎麼了? 當心「尺神經損傷」找上門

騎車手麻是怎麼了? 當心「尺神經損傷」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5歲的陳先生,日前自騎單車環島旅遊後,出現兩手麻痛,手部精細動作無力雖至診所做頸部牽引治療,一個多月仍未見改善,因此至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求診,經安排神經電學檢查,診斷為單車手麻痹,即所謂的手腕尺神經損傷。

手指麻木原因多 多項目檢查對症下藥

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復健部林樞寰醫師表示,臨床上會造成手指麻木、感覺異常或手指精細動作無力的原因有許多,例如:第八頸神經根及第一胸神經根病變、臂神經叢損傷、肘隧道症候群、腕道症候群、單車手麻痹等,醫師除藉由病史及理學檢查外,往往須安排電學檢查,以瞭解是什麼神經受傷,在什麼部位受傷,及嚴重程度為何,有時還需要安排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協助查明原因,以提供正確治療。

尺神經損傷 常見職業工作、長距離乘騎自行車所致

手腕前面有兩條神經分別是正中神經及尺神經,控制手部精細動作及感覺,容易因為長時間使用或壓迫而造成傷害。根據文獻報告,在手腕處造成的尺神經損傷,最常見的原因是與職業工作有關,其次是局部有異常結構組織壓迫,例如腱鞘囊腫。

另外,長距離騎自行車選手也是高風險族群,研究調查顯示,多天數、長距離騎乘自行車活動,有二至三成選手會出現手部相關症狀,主要原因是因為長時間要用力握住自行車手把所致。

長距離的單車活動 3要點須牢記

任何疾病預防遠勝於治療,若有計畫從事長距離的單車活動,林樞寰醫師建議,應調整單車手把,使手腕維持在自然中間位置,以緩解手腕潛在過度伸展而造成神經壓迫。

另外,也要穿戴合適手套;有研究顯示穿戴有襯墊手套可以顯著降低手部壓力,減少神經壓迫。最重要的是,要時常改變手部姿勢,以避免同一部位受力,分散壓力,且騎乘途中應適度休息,才能減少傷害的發生,享受運動的益處及樂趣。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4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7)日中央流行疫情中心公布第925例新冠個案,由美國回國檢疫期滿後,曾經回到台灣公司上班。今(8)日媒體報導,第925例遭到同事爆料,工作時沒有戴上口罩,足跡遍佈全公司,也沒有大規模消毒,還曾經與2名警員聚餐,;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應,個案在疫調中自述有帶口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農曆年節腸胃炎高峰!安南醫院消化科吳奕霆醫師指出,每年冬季及初春就是腸胃炎流行的季節。根據疾管署統計,每年11月左右天氣開始寒冷時,因腹瀉就醫的病患就會大幅度增加,尤其農曆年期間大家團圓圍爐或外出旅遊大吃大喝更是如此,故民眾更須注意飲食清潔細節。急性腸胃炎 病毒或細菌引...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部立桃園醫院群聚事件,今(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出結案報告,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病毒傳遞擴散速度比預期快,1月7日至14日是院內感染關鍵期,共有9名患者直接與部桃有關,可見院內感染相當快速。 1月7日至14日部桃院內感染關鍵期 首例才確診就已傳染其他人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8)日首度鬆口COVAX將配發台灣20多萬劑牛津AZ疫苗,實際抵台時間仍未確定;若按照最快時程2月底配給,陳時中預估最快3月就會有第1線醫療人員接種到疫苗;然而台灣正要取得牛津AZ疫苗的同時,卻傳出對南非變異病毒無效,指揮中心則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