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驗毒只花數分鐘! 長庚把「人體細胞養在晶片」成功開發新藥、食安快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開發新藥、檢測食安,要驗一個藥物、食品添加物有沒有毒性,台灣發展出快篩技術!長庚團隊今(2)日宣布,成功開發新的毒性檢測晶片,利用把人體細胞養在晶片上的新穎技術,只需要短短數分鐘,就能馬上得知物質對於人體有沒有毒性,運用範圍廣泛,除了可以取代新藥開發的細胞實驗,未來甚至可以擴展到食品添加物、農藥等食品安全的檢測。

長庚團隊開發的這個實驗晶片,是由長庚大學工學院院長賴朝松、光電所所長楊家銘、美國加州大學美熹德分校生物工程系靳偉君與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黃燦龍、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合作完成。

顏宗海表示,過去開發新藥,傳統的毒性檢測必須經過細胞實驗、動物實驗及人體臨床實驗的一關關過程後,才能獲知結果,時效性或應用性明顯不足,而新的實驗晶片概念如同快篩,可以在短短數分鐘之內,快速篩檢毒物及藥物對細胞的毒性反應,還能結合人工智慧,以更早期精準診斷與判別治療效果。

關鍵在於,顏宗海說,研究團隊突破性的把人體細胞養在晶片上,再藉由觀察光學、電子訊號的改變,即可以知道相關藥物、化學物質、化合物有無毒性,未來甚至可以擴展到食安領域,作為農藥、食品添加物等毒性快篩之用。

研究團隊解釋,該實驗晶片是一個新型的細胞離子活性偵測平台-小型化Mirror-LAPS系統,其架構是由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紅光雷射、類比掃瞄微振鏡組成。透過 LabVIEW程式控制微振鏡,快速掃瞄與自動標定光電流與其座標,因此可產生即時二維影像。目前已經驗證培養腎臟上皮細胞HK-2在不同葡萄糖濃度下,pH改變的二維生醫影像,意味著在藥物治療與有毒物質對細胞新陳代謝反應,也可以得到即時定量的分析。

顏宗海說,實驗晶片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突破,不但體積被大幅減小至傳統系統的11%,系統也只有約5分之1價格,便宜又快速,未來極有機會取代傳統系統開發成產品。這項研究成果亦已被刊登在今年8月的國際期刊「傳感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照片來源:長庚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首批93萬劑BNT疫苗抵台 指揮中心:效期至明年1月15日

第2類打疫苗爭議逆轉!藍營4縣市最多 陳時中要求地方補齊造冊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齒列不齊或暴牙、戽斗等,齒列、咬合異常的情形,就稱為咬合不正。 就像孩子的容貌和父母親相似一樣,齒列、咬合的情況也是一樣的,咬合不正事實上並無法預防。於是在這種觀念下發現有咬合不正就會想辦法治療,而造成了藉由矯正治療來修正齒列、咬合的情形。以專門實施矯正治療的牙齒矯正醫師為首,多數牙醫師都認為咬合不...

閱讀詳情 »

「咬合不正的人變多,是因為和過去相較之下,現代人不咬堅硬的東西,沒有使用上下顎所致。」大家都聽過這類的說法吧?沒錯,人類的身體如果不使用的話,的確會變得衰弱,所以咀嚼和上下顎的成長、發育息息相關。 但是,根據原住民族飲食變化與口腔疾病相關性的調查報告所示,似乎是不同的因素產生了影響。 在仍過著傳統飲...

閱讀詳情 »

牙醫師常說定期檢診很重要。當然,如果是曾經做過蛀牙或是牙周病治療的人,的確有必要定期確認治療過的部位是否沒問題,以及蛀牙或牙周病是否有復發的情形。牙科治療後的定期檢診或保養,稱之為保健。 但是,對於沒有蛀牙也沒有牙周病的人來說,定期看牙科接受檢診這件事與預防無關。只是去看看牙醫,以為蛀牙就會少幾顆,...

閱讀詳情 »

  臨床研究顯示,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且體外實驗顯示,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更容易被維生素C殺死,然而維生素C的細胞毒性以及這種選擇性殺傷作用產生的機理至今不明。     臨床研究顯示,靜脈注射高濃度的維生素C可以對癌症治療產生積極作用,且體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