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壓環境藏隱「憂」 1+1藥物有助擺脫重鬱

高壓環境藏隱「憂」 1+1藥物有助擺脫重鬱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有位52歲王先生,退休前是一名法務人員,專門負責死刑犯的相驗工作,因工作關係,必須參與死刑犯槍決的過程。近幾個月,每當夜晚入眠時,經常會浮現犯人接受槍決的畫面,導致惡夢連連,感到焦慮心慌,不時還會出現頭痛、呼吸不順、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害怕人群等症狀;同時父親又罹患失智症,必須身兼照顧責任,壓力難以負荷,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工作、家庭兩頭燒 爆發憂鬱危機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詹仁輝表示,憂鬱症患者常會整天情緒低落、不想動、不願說話;病情加劇時,可能出現幻覺及妄想等精神病症狀,而當憂鬱症狀嚴重持續兩週以上,就可能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

上述患者王先生在就醫求診後,被診斷出罹患憂鬱症合併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主要是因為外在壓力事件影響,或家族遺傳體質,導致嚴重憂鬱影響工作,或是社交功能退化。

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有助改善症狀

詹仁輝主任依據王先生病況,起初先給予抗憂鬱劑藥物治療,但經過一個月的療程,症狀並沒有好轉;經評估及溝通後,建議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治療,而其作用機轉為調節腦中的多巴胺神經物質,能夠促使憂鬱症狀緩解。

王先生經由搭配「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輔助治療後不久,睡眠狀況改善,不再做惡夢、失眠,病情得以穩定控制,只需規律回診追蹤。詹仁輝主任補充,通常會視病人的嚴重度來選擇不同的藥物搭配,而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可視患者狀況盡早輔助使用。

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讓心不憂鬱!

詹仁輝主任表示,現今社會,因許多民眾對憂鬱症的不了解,抱持著「只有腦袋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去看心理醫師」的歧視及誤解,因次延誤就醫,引發憾事。其實憂鬱症猶如感冒,身體感冒就去看醫生,心理感冒也是如此,應該趕緊就醫,遵照醫師指示用藥,病情就能獲得控制。

除了醫師給予的治療外,平時對於壓力的轉移也很重要!長期處於高壓的環境就易引發憂鬱情緒,應藉由適度的休息與放鬆,將負面的情緒轉移;另外也能學習腹式呼吸法與肌肉放鬆技巧,減輕心理壓力,才能避免病情惡化。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69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同樣的一種癌症,為什麼病患治療的方式不相同?方式相同,但治療的效果卻不一樣?這不只病患和家屬難懂,對醫師來說,同樣也很難!次世代定序技術(NGS)平臺 擬定個人化精準治療成大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顏家瑞醫師表示,目前了解癌細胞可能累積多重的基因突變,不同類型的癌症發展過程可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在台灣,子宮頸癌位居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第九名,主要是因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導致。臺中榮民總醫院嘉義分院家庭醫學科洪恩琪醫師指出,臨床上,又以感染型HPV第16、18比例佔60至70%,雖感染後大多會自行痊癒,但仍有少部分持續感染者,容易埋下子宮頸癌前病變,甚至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39歲的黃小姐,發現最近肚子胖1圈,腰圍也明顯變粗像是多了個泳圈,褲子變得有點緊,她趕緊運動鍛鍊身體,但再怎麼訓練,肚子肉依舊消除不了。最令她感覺奇怪的是最近食慾下降,明明沒吃什麼就感覺飽了,還常常感到腹部脹氣,尋求腸胃科解決脹氣的問題,吃了醫師開立的腸胃藥,也依照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南報導】42歲張先生,因為解尿不順且勃起功能變差而至奇美醫學中心就診,經安排一系列檢查後,診斷有攝護腺慢性發炎及輕微血管性勃起功能障礙,同時也發現有睪固酮低下的問題,在接受治療期間,張先生提到因在高壓力環境下工作,且需要輪班而導致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也造成工作表現及日常活力似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