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高血壓易增中風、心血管疾病風險 遠離血壓飆,這3大體質當心

冬天慎防血壓飆!研究發現,氣溫每下降1度,血壓就可能上升0.5毫米/汞柱,故冬天更要留意血壓的變化。且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高血壓不會出現顯著症狀,但卻會增加中風、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擁有「無聲殺手」稱號。中醫師提醒,故不想高血壓奪命,日常生活積極預防非常重要,尤其是有3大體質問題的朋友更要特別注意。

高血壓易增中風 心血管疾病風險 遠離血壓飆,這3大體質當心

控制好血壓有利維持健康 助降中風、心臟病發生風險

根據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絡針》(The Lancet)在105年發表的中風研究報告(INTERSTROKE STUDY)就指出,9成中風是可以避免的。研究並歸納出10大中風危險因子,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高血壓;若控制好血壓可減少48%的中風機率。

此外,該研究也發現,收縮壓每降低10毫米汞柱,能降低1/5心臟病發風險,與1/4中風與心臟衰竭風險,任何原因的死亡風險也能降低13%。因此,想要保命、護健康,積極控好血壓非常重要!

高血壓分2類 90%確切發生原因未明

不過,高血壓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吳建東表示,以西醫觀點來看,高血壓的成因又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以及繼發性高血壓2大類型。

高血壓易增中風 心血管疾病風險 遠離血壓飆,這3大體質當心

以西醫觀點來看,高血壓的成因又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以及繼發性高血壓2大類型。

●原發性高血壓:佔95~99%。判斷血壓升高的原因未明,可能與遺傳和患者個人生活形態有關。

●繼發性高血壓:佔1~5%。因生理變化或疾病所引起,譬如,主動脈狹窄、懷孕、腎臟疾病、內分泌功能出現異常等。

中醫談高血壓預防 3大高風險體質別輕忽

簡單來說,由上可知目前醫界對於高血壓的確切成因,其實了解有限。因此,臨床預防上多會建議民眾從改變不當日常生活習慣著手防範。那麼中醫又是怎麼看待高血壓問題呢?

吳建東中醫師指出,高血壓的背後成因相當複雜,但如果以臨床門診經驗及以中醫理論來分析,高血壓的形成則多與下列3體質有關,建議民眾若發現自身屬於下列高風險群其中一員,應積極加以預防:

【體質1/肝火旺盛】

症狀及成因:這類人常有脾氣大、容易激動,常感焦躁、緊張和壓力大的問題。

建議調理方向:少生氣、適度紓壓,學習深呼吸。

飲食調理方針:菸酒等刺激物少碰,可適度飲用有助疏肝解鬱的薰衣草、玫瑰花、菊花等花草茶來輔助舒緩。

高血壓易增中風 心血管疾病風險 遠離血壓飆,這3大體質當心

血瘀、痰濕體質者,可適度食用薏仁、四神湯等有利祛濕的食補,來輔助調理。

【體質2/肝腎陰虛】

症狀及成因:主要與民眾年長老化、太過操勞、缺乏休息有關,這類體質常感腰痠、頭暈目眩、耳鳴。

建議調理方向:除了建議要有充分的睡眠、休息,更應以養陰潤燥的方式調理為佳。

飲食調理方針:這類人常有虛不受補的情況,若濫吃人參、當歸等溫熱性的補品,反而容易加重不適發生。故建議可吃些平性的蓮子湯,且少吃重口味、辛辣刺激的食物。

【體質3/血瘀痰濕】

症狀及成因:現代人工作、生活型態多長時間久坐、缺乏活動。長期下來,不僅容易使身體新陳代謝速率下降,導致水腫上身;更會影響血液流通、增加高血壓的發生風險。

建議調理方向:應積極動起來,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且每坐1小時就該起身動一動。

飲食調理方針:可適度食用薏仁、四神湯等有利祛濕的食補,來輔助調理。

專家小叮嚀:

除了從體質調理著手,來幫助防範高血壓上升外,吳建東中醫師也提到,想要避免高血壓問題找上門,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定時測量血壓的習慣。如果發現血壓出現130/80毫米汞柱的情形,就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釐清病因,對症治療、調理較有保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9/7257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有哪個女人是不愛美的?她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姣好的面容。那麼在這個前提之下一定要保證自己擁有白暫嫩滑的肌膚。因此很多女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會格外在意對於肌膚的保養,比如說吃一些滋養肌膚的食物,又或者是在肌膚上塗抹各種保養品。但是小編今天想要跟你們說的就是要想肌膚嫩如少女,那麼在睡覺之前一定要經常按身體...

閱讀詳情 »

人閒時就是喜歡吃零食 其中,葡萄乾可是必備啊 它不僅美味可口 而且對我們的身體也有益處 但是葡萄乾是怎樣製作的 吃之前到底要不要洗呢       吃葡萄乾要清洗嗎     一般拿起葡萄乾就吃下了 但是也有些人會洗一下 就發現洗過葡萄乾的水 是那麼的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你家的孩子也有挑食現象嗎?若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影響孩子發育;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新生兒科主任蕭建洲指出,偏挑食屬於餵食困難的其中一種狀況,包括18歲以下,但父母認定具餵食困難情形持續一個月以上的兒童,就屬於餵食困難。 孩子愛挑食 智能發展恐受影響 根據研究指出,偏挑食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