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黃豆製品取代肉類減少碳排放 植物性食物愛地球更健康

黃豆製品取代肉類減少碳排放 植物性食物愛地球更健康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全球暖化,引起氣候異常,除了減少工業及汽機車的排碳量,民眾只要改變飲食習慣,就能一起愛地球。作法簡單,例如,國人每天以黃豆製品取代1掌心的畜肉產品,1年就能 減少約430萬公噸碳排放,相當於70萬輛1,600c.c.汽車繞行地球1圈的碳排放。


為了解決地球暖化,國際刺胳針委員會(The Lancet)提出「植物性食物為主飲食」,強調「讓你的下1餐以植物性食物為主」,不但能大幅減少碳排放,還有益於健康。


多攝取植物性食物好處多多,可以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及心臟衰竭等罹患機率。研究證實,較少吃肉的族群,可降低16%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罹患風險、32%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此外,國外研究發現,生產1公斤的牛肉所產生的溫室氣體量比1公斤豆腐高20倍。國民健康署推估,若6歲以上國人每人每日食用黃豆製品取代1個掌心大小的畜肉類,1年即可減少約430萬公噸碳排放,相當於70萬輛1,600c.c.汽車繞行地球1圈產生的碳排放量。


「改變每日飲食,就能為地球及自己共創雙贏。」國民健康署代理署長賈淑麗提出「選食3原則」,作法簡易,就能達到「愛地球,吃得健康」等兩大目標。


▸原則1:多吃當令在地食材,少吃加工食品。在地食材價格低廉、營養價值高,可以減少因加工、儲存、運送所耗費的能源與碳排放。


▸原則2:蛋白質攝取順序為豆>魚>蛋>肉。黃豆及黃豆製品產生的碳排放量低,加上脂肪含量低、不含膽固醇,可降低心血管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原則3:堅果種子不可少,食材種類要多元。蔬菜、水果及堅果都屬於低碳食材,且含有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建議依照「我的餐盤」建議量,每天攝取多種食材。


賈淑麗提醒,國人盡量少吃牛、羊、豬等畜牧類肉類,多吃蔬果種子、全榖雜糧及豆類等食物,再酌量搭配魚、蛋、禽肉和乳製品,從飲食做起,就能減少碳排放。


更多NOW健康報導
▸沒了三千煩惱絲更煩惱! 這些名人力挽形象植回帥氣
▸日夜看盤投資追高獲利 怎料不舉壓力讓他賠上「性」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癌症患者不能缺少營養支柱 癌友營養補充補對了嗎?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冬天是心血管疾病、中風的好發季節,但醫師指出,中秋節過後,雖然白天氣溫仍高,入夜已逐漸轉涼,季節變換之際,正是心血管病好發時間,提醒家中患有慢性疾病及年長者,注意日夜溫差變化;若有胸悶、氣促發生應及早就醫。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李瑞恒表示,慢性疾病患者及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早產兒往往會出現許多併發症需要救治,而由於醫療技術不斷進步,早產兒大多能夠救活;一名懷孕二十二週的陳太太,六月時到馬偕醫院進行安胎,在安胎一個多月後仍然早產,這名早產兒並出現呼吸窘迫症,院方先予以插管治療,但因為血氣不穩,而改以高頻震盪呼吸器幫忙肺部換氣,在積極治療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楷婷報導)很多人在冷冷的天,都喜歡配上些微辣椒,不管是增加食材口感或是讓自己身體暖和些,辣椒幾乎都是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食材。營養師表示,辣椒能夠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血小板黏性,但身體屬於燥熱者,比較不適宜攝取過多的辣椒,以避免身體過於躁熱。辣椒有什麼營養素呢?新光醫院夏子雯營養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銀髮族想要透過運動維持身體機能,可採以健走、跳土風舞等方式,也可透過舉裝水的寶特瓶來幫助增加肌力;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物理治療師郭家榮指出,另外也可利用彈力帶等有助於肌力訓練的器材,依照個人能力漸進式的調整大小,達到運動效果。彈力帶運動適合用於體能程度較弱的銀髮族,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