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特蒐》走路降血壓、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報導】

《特蒐》走路降血壓 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每天走路有效促進健康

運動已經在台灣形成風潮,各種主題路跑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大多能享受流汗的愉悅,但是年長者可能因身體機能退化,或意外風險增加,跑步不適合所有高齡族群,走路就是相當好的選擇,能夠幫助控制體重、血壓、血糖,降低慢性病傷害機率外,情緒也比較能管理,提升生活品質避免身心疾病困擾。

每天走一小時維持體態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研究,追蹤34000名女性約13年,統計每日行走或類似中等活動時間,發現每天能夠走路1個小時,越能夠維持體態;另一項有趣調查也發現,有養寵物民眾體重較能維持,原因可能跟遛狗不斷走動有關,因此許多專家建議,無法跑步民眾,走路是相當好的運動替代方式。

幫助降低血壓

血壓是個相當重要的健康指標,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曾有研究發現,中等強度行走的降低血壓效果類似慢跑,而且走路時間可以累計,若一天找不出30分鐘可以均攤3次,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另外,美國糖尿病協會表示,走路20至30分鐘,可以幫助控制血糖24小時,可以降低糖尿病傷害風險。

減少大腦傷害

心血管疾病不僅影響心臟,也會讓大腦受到傷害,改善腦部血流量,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2014年一項失智症報告指出,每周走十公里可以有效降低腦部萎縮機會,而且走路時聽音樂可以提高耐力和強度;另一方面,每周走路30分鐘4到5次,連續12周,可以明顯改善憂鬱情緒。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子洋表示,心血管疾病與遺傳都是失智症罹患因素,部分高血壓與高血糖控制不佳民眾,發生微小血管阻塞,可能因為無感或症狀時間短,忽略病情導致傷害加重,增加失智症風險;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意外風險也比較小,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7402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62歲陳先生,被診斷出肝內膽管癌,最後一次化療時,因併發菌血症、加上有頑固性腹水,不僅體力衰弱,也得忍受腹痛之苦,經成大醫院醫師評估後轉介安寧居家,居家團隊至家中訪視時,陳先生出現嚴重淋巴水腫,皮膚有水泡性傷口等問題,經醫師開立藥物、且護理師教導相關衛教,逐漸改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減重一詞對於現代人來說是永不退流行的一件事,而且不分男女老少。根據統計,隨著年紀增長,體重是會不斷上升的。高雄榮總住院中醫師陳沛亨表示,從30歲到60歲肌力會衰退30%,肌肉量減少、脂肪堆積,能舉起的重量減少,漸漸的身體脂肪越來越多,活動減少、且運動力下降。30歲開始肌...

閱讀詳情 »

暑假過了一半,孩子除了參加營隊、補習、旅遊外,是否也因通融讓孩子大大增加打電玩的時間?根據1篇2019年4月發表於《兒童發展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電玩上將影響其社交能力,尤其10歲時經常打電玩的女孩,其社交能力到了12歲時將比不常玩的女孩低。 該研究由挪威科技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

閱讀詳情 »

長期致力於健康與美麗產業的推動,現任晶璽健康事業集團創辦人、執行長何修榕受邀出任2019第14屆全球城市形象大使暨全球城市小姐(先生)上海賽區主席,以「愛與包容、文旅城市」為主題的上海賽區總決賽於8月10日圓滿落幕。她認為透過選美平台,能讓年輕人有機會展現自己,從城市出發,相互交流,美麗的外表下,更...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