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特蒐》走路降血壓、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報導】

《特蒐》走路降血壓 失智風險 有益健康

每天走路有效促進健康

運動已經在台灣形成風潮,各種主題路跑越來越多,年輕族群大多能享受流汗的愉悅,但是年長者可能因身體機能退化,或意外風險增加,跑步不適合所有高齡族群,走路就是相當好的選擇,能夠幫助控制體重、血壓、血糖,降低慢性病傷害機率外,情緒也比較能管理,提升生活品質避免身心疾病困擾。

每天走一小時維持體態

美國哈佛大學曾經研究,追蹤34000名女性約13年,統計每日行走或類似中等活動時間,發現每天能夠走路1個小時,越能夠維持體態;另一項有趣調查也發現,有養寵物民眾體重較能維持,原因可能跟遛狗不斷走動有關,因此許多專家建議,無法跑步民眾,走路是相當好的運動替代方式。

幫助降低血壓

血壓是個相當重要的健康指標,運動可以幫助降低血壓,曾有研究發現,中等強度行走的降低血壓效果類似慢跑,而且走路時間可以累計,若一天找不出30分鐘可以均攤3次,也可以達到預期效果;另外,美國糖尿病協會表示,走路20至30分鐘,可以幫助控制血糖24小時,可以降低糖尿病傷害風險。

減少大腦傷害

心血管疾病不僅影響心臟,也會讓大腦受到傷害,改善腦部血流量,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2014年一項失智症報告指出,每周走十公里可以有效降低腦部萎縮機會,而且走路時聽音樂可以提高耐力和強度;另一方面,每周走路30分鐘4到5次,連續12周,可以明顯改善憂鬱情緒。

國內專家意見

新光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子洋表示,心血管疾病與遺傳都是失智症罹患因素,部分高血壓與高血糖控制不佳民眾,發生微小血管阻塞,可能因為無感或症狀時間短,忽略病情導致傷害加重,增加失智症風險;走路是非常好的運動,可以有效降低血壓,意外風險也比較小,降低失智症發生機會。

 

本文出處: 台灣新生報

http://www.tssdnews.com.tw/?FID=23&CID=274022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38歲的蘇小姐懷孕初期由於孕吐不適,多以水果代替正餐,以為水果就可以取代蔬菜;早餐常吃薯條、漢堡,三餐多以外食或速食為主,每天也會喝蜂蜜水,心想可以讓胎兒皮膚變好。在懷孕24周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發現血糖值超過140 mg/dL,產前超音波檢查發現寶寶體重超前兩周,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當血球幹細胞會不正常分化時,就會導致白血病,也就是血癌,但背後原因究竟為何?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研究B細胞白血病,發現主宰血球幹細胞生成的RUNX1蛋白被E2A-PBX1融合基因綁架,造成骨髓中的B細胞停止分化,而這項破解急性淋巴白血病致癌機轉,可望提供精準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談到新冠肺炎、人人自危,實際上,肺炎鏈球菌所引發的肺炎對於國人健康的威脅更大,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且容易復發,降低患者長期存活率,醫師建議,慢性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應主動接種肺炎疫苗。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北榮副院長黃信彰指出,感染流感病毒後繼發的細菌性肺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新北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倍增,大腸激躁症(或稱腸躁症)儼然成為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事實上是屬於長期功能性腸蠕動障礙,雖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但有些人會因為經常性腹瀉、必須常跑廁所,除了腹脹、腹瀉、便秘、腹痛、感覺解便不完全等不適,也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倦怠等非腸道症狀,而造成生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