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翻攝自YOUTUBE 2

上班時間都坐在座位上,回到家裡要麼坐在沙發上看電視,要麼坐著玩電腦。久坐,已經成為現代人的生活狀態。然而,它也被認為是離死亡最近的方式。久坐的各種危害,你瞭解嗎?

 

 1.會致血液循環不良: 久坐不動會使靜脈回流受阻,直腸肛管靜脈出現擴張,血液瘀積,導致靜脈曲張而出現痔瘡。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2.會致腦部供血不足: 可引起人體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並增大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

 3.會使心髒機能衰退: 引起心肌萎縮、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坐著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冠心病發病率為12%,而體力勞動者僅為3%。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4.易患癌症: 久坐不動導致免疫細胞功能低下,對外界致病因子抵抗力下降,因此易得癌症。研究發現,久坐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明顯高於經常運動的人。

 5.會造成消化功能減退: 易引起腸胃蠕動減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減少,出現食慾不振、腹脹、便秘等症狀。

 6.會使男性提前進入更年期: 久坐不動的男性因缺乏鍛鍊,容易出現腹型肥胖;久坐不動,還會產生心理壓抑、無精打采、倦怠無力。總是「黏」在椅子上的男性腦力勞動者會比其他男性更早步入更年期。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7.易得前列腺炎: 久坐時,人體上半身的重量全壓在下半身,容易導致前列腺血液循環不好,代謝產物堆積,使得前列腺液排泄不暢,造成前列腺慢性充血,進而引發前列腺炎。

 8.易發胖: 久坐不動,肌體將攝入的脂類、澱粉過多地轉變為脂肪貯存起來,致人肥胖。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9.會引起頸椎僵硬: 久坐會影響頸動脈對頭部的供血,還破壞了正常生理彎曲,容易出現弓背或骨質增生。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10.易發生肌肉痙攣: 久坐使血流不暢,肌肉僵硬、痠痛、萎縮,使肌肉失去力量和彈性而發生痙攣。

 11.會引起腰背疼痛: 久坐使得整個軀體重量全部壓在腰骶部,使腰背肌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久坐」竟比吸菸更致命!!拚命運動也救不了你!只要這樣做,立即預防「久坐癌」!一定要分享出去!

 12.女性久坐更易得3種癌: 研究發現,久坐對女性的傷害遠高於男性,它容易導致女性患癌,特別是乳腺癌、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的風險上升。

因此,請不要久坐!要經常起來活動活動。凡因工作需要久坐的人,每隔兩小時,應進行一次約10分鐘的活動,或自由走動,或做簡單運動操等。平時,也應多晨跑、散步、做健美操等,以避免疾病發生。

  1、沒事敲敲大腿

  長期久坐容易造成痛經、內分泌失調、尾骨痛、便秘等疾病,不妨多敲大腿兩側。首先伸直雙腿,然後用拳頭去捶大腿外側。從大腿外側根部開始一直敲,直至膝蓋。

  2、堅持做抬腿

  抬頭挺胸坐直,收緊小腹,然後慢慢抬起一條腿,使之與端坐著的身體儘可能地保持直角,堅持5-10秒。之後換另一條腿重複剛才動作。

  每天堅持做一會兒抬腿動作,可緩解久坐的肌肉鬆弛和痠軟症狀,還能促進下肢氣血運行,使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還可以預防血栓等疾病。

  3、貼牆站立

  背貼著牆,後腳跟離牆壁一拳遠,挺胸,收下巴,肩胛骨往後夾,腹肌用力往牆貼,最好使腰部與牆壁間沒有空隙。



久坐的危害性千萬不能忽視,請轉貼給坐辦公室或一回家就開機打遊戲的親友們!提醒他們,一定要記得多站起來走動!

 

 

文章轉載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目前守好社區感染這一條防線,最怕有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仍趴趴走的民眾衝出缺口,台北市衛生局最新一天之內針對6名不遵守居家檢疫規定的民眾分別開罰1萬元,寫下單日新高;北市迄今已逮到12人趴趴走,其中有待在飯店檢疫的美籍男子偷溜飯店樓...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每個人聽到新型冠狀病毒都怕,無不設法保護自己免於風險,要對抗病毒上身,除了加強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外在防護、養成運動習慣並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之外,營養師提醒,把握飲食的營養也很重要,日常生活就有些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食物,...

閱讀詳情 »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世界各國正嚴加防範,台灣至今(2月12日)尚未發生社區感染的狀況,除了政府全力動員醫界防疫,全國民眾配合做好個人防疫也是關鍵之一。為防堵疫情擴散,疾病管制署將有被傳染疑慮者,依感染風險程度區分為「自主健康管理」、「居家檢疫」、以及「居家隔離」三種處理方式,提醒相關民眾應積極配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