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三類人不宜倒走鍛煉

三類人不宜倒走鍛煉
倒走鍛煉如今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流行,清晨或黃昏的公園裏,倒著走的身影隨處可見。凡事都有利有弊,作為有悖於“常理”的運動方式,倒走鍛煉更是如此。
  朝前走練屈肌,倒著走練伸肌
 

 從運動訓練學角度來看,倒走和正常行走有著截然不同的鍛煉效果。我們朝前走的時候,以使身體向前屈曲的肌肉群用力為主,包括腹部肌群、髂腰肌、股四頭肌
等;而使身體後伸的肌肉群,包括腰背肌、臀大肌、股二頭肌等作為輔助,只起到平衡和維持姿勢的效果。朝前走時間長了,屈肌群得到的鍛煉多於伸肌群,就容易
出現腰背痛、臀部酸、大腿後側肌肉酸痛等癥狀,進一步加重就會變成腰肌勞損。
  倒走的時候,剛好相反,身體略向後仰,骨盆向後略微傾斜。每邁出一步,都是由腰背肌、臀大肌先收縮發力,而身體前側的肌肉群成為對抗平衡的肌群。這樣一來,身體背側主管後伸的肌肉群得到鍛煉,能有效防治腰肌勞損和腰椎間盤突出。
  倒走要保護足、膝、頸
  但是,從運動醫學的視角來看,倒走比正向行走難度明顯加大,進行倒走練習時需要註意一些問題,以防出現意外。

 
 從步態上來說,我們正常行走的時候,足跟先著地,然後過渡到足底、前足,最後足趾擡離地面。而倒走的時候,向後邁步,足趾先接觸地面,然後前足著地支
撐,接著過渡到足底、足跟,最後足跟擡起。這樣和正常行走不同的是,足趾和前足受到地面的沖擊較大,因此對於足部第一跖趾關節有炎癥和外翻(俗稱大骨拐)
以及扁平足、足弓塌陷的朋友,倒走的時候可能導致病情加重,需要謹慎選擇。
  從行走時膝關節的形態來看,正常行走時,膝關節保持略微屈曲的狀
態,沒有完全伸直,腳落地的時候,膝關節受到的沖擊得到了緩沖。而倒走的時候,為了保持身體平衡,向後邁步時,膝關節常常不自主地伸直支撐,這樣對膝關節
產生的沖擊較大。對於膝關節骨質增生、膝關節炎和有關節陳舊損傷的朋友,會加重膝關節疼痛。
  從身體平衡能力來說,倒走是一種異常狀態的運動,
需要較強的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性。運動協調性不佳的人,由於倒走時看不到後方的路,沒有視覺的支持,更容易出現身體失衡。輕者左右搖擺,行走不穩,重者可
能會摔倒。有的人倒走過程中不斷地回頭看路,頸椎扭轉過大,還有可能誘發頸椎病,出現脖子疼痛、眩暈,甚至猝然摔倒。
  老人倒走,雙手扶腰
  目前倒走鍛煉法流行於中老年健身愛好者中,中老年人反應不如青年人靈敏,所以註意平衡、防止摔倒顯得尤為重要。
  建議老人進行倒走鍛煉的時候,先做好熱身,把膝關節、踝關節和足部活動開;倒走時要選擇平整的路面,且周圍人比較少的環境;行走的時候雙手先從後方扶住腰部,保持平衡,待平衡能力增強之後再改為雙臂自然擺動;最好采用正走和倒走結合的方式,使身體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鍛煉

http://blog.udn.com/acewang3006/4642164#ixzz2Ax5uMm3L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3歲胡女士,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但因控制不佳,造成視網膜病變和腎臟功能嚴重受損,得洗腎且接受胰島素治療,但因患者長期高血糖,促使支配胃蠕動的內臟自主神經受損,兩年多來反覆出現飯後嘔吐、嚴重腹脹等症狀,甚至四度住院,經胃核醫攝影,發現患者胃的排空半衰期長達219分鐘,...

閱讀詳情 »

相信大家對於「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都不陌生!為什麼相愛的兩人,婚後卻可能走向彼此怨懟、形同陌路的困境呢?精神科醫師表示,其實造成許多夫妻從愛侶變怨偶的原因,除了瑣碎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因素;更多時候是因為不理解對方價值觀,又未善加溝通、表達,使不滿長期累積引起。究竟婚姻想走的長久,該怎麼經營才對呢...

閱讀詳情 »

您也有駝背的習慣嗎?老是喜歡雙手托腮靠在桌上,或是以近距離的狀態寫字?專家提醒,駝背不只影響外觀,更會對人體健康帶來諸多危害,且容易引發肩頸痠痛、腰痠背痛、小腹凸出等問題上門!因此,不想身體整組壞光光,及早矯正不當的駝背姿勢非常重要。 別小看駝背!長期忽視,恐使腰痠背痛、便祕、小腹突出上身 為什麼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ㄧ名抽了40幾年菸的阿伯,日前陪著老婆到醫院看門診,老婆向護理師抱怨,兒子跟媳婦因為老阿伯抽菸,拒絕讓他抱剛出生的孫子;成大醫院門診護理師劉淑儀聽到關鍵字,立即請阿伯到戒菸諮詢處諮詢。果真,孫子的力量跟聖旨一樣大,阿伯用藥不到8週就成功戒菸了,再回診時看到祖孫仨一起,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