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不只游泳,在家洗澡或喝水嗆水也會發生「乾溺水」...看不見的危機,爸媽們要留意了!

不只游泳,在家洗澡或喝水嗆水也會發生「乾溺水」...看不見的危機,爸媽們要留意了!

 

爸媽們要留意了,孩子游泳返家後才溺斃!這叫「乾溺水」
 
Photo/www.styletc.com

有一乾溺水案例發生在美國南卡羅來納一名10歲小男孩,游泳後回家洗完澡後,跟母親說他很累,便回房倒頭就睡。當母親去叫他起床時卻發現這孩子沒有任何反應,且臉部腫脹,口吐白沫。這位母親說,她從來就不知道游泳後,一個能走路、說話都很正常的孩子會在一小時後溺死。

炎炎夏日正逢暑假期間,許多孩子都喜歡去游泳來消消暑,但此時家長們務必睜大眼睛注意孩子的安全了。家長們通常都只想到孩子在水深處玩水的危險,殊不知乾溺水竟然也成為溺水死因之一,有時,孩子看起來沒有沉到水裡,但事實上他已經溺水了,而且還有可能是在回家後才發生。這是怎麼回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乾溺水」。

 

何謂乾溺水?

乾溺水是指當人游泳時嗆到水或溺水後,緊張導致喉部痙攣而造成呼吸道阻塞,或是吸入肺部的水造成呼吸道感染。很有可能是發生在嗆水、溺水的當下,也有可能在玩水離開泳池之後。

因此當孩子有嗆水或溺水時,不要以為拉出水面就已經安全,因為他都有可能發生第二次溺水,也就是乾溺水的現象。

 

乾溺水警訊

爸媽或照顧者要注意孩子在嗆水後,24小時內若發生以下狀況必須緊急就醫:

  1. 連續性的咳嗽
  2. 嘔吐
  3. 不尋常的行為
  4. 嗜睡、昏睡等。

就醫後必須讓醫生知道孩子稍早發生溺水或嗆水,讓醫生能給予正確的判斷與治療。

 

對乾溺水有警覺性

乾溺水不是只有發生在外出戲水時,即使在家洗澡或喝水嗆水,都有可能發生乾溺水的現象,因此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應該對乾溺水的現象有警覺,在孩子發生嗆水現象後24小時內,多留意他的身體反應,無論是白天或夜晚睡覺時,都有可能會發生乾溺水。

 

如何預防乾溺水

乾溺水是可以預防的,以下是給父母的建議:

  1. 家中幼兒學游泳或戲水時,一定要有一位成人在旁協助並觀察,萬一孩子發生溺水或嗆水時,可以趕緊給予協助,避免過多的水進入呼吸道和肺部,也可讓孩子有安全感,知道有大人在一旁保護他,才不至於過度緊張而呼吸窘迫。
  2. 另外父母應該要學會哈姆立克急救法及CPR,當孩子嗆水過多時,要先用哈姆立克急救法讓他吐出異物,若沒有脈搏心跳,則需要使用CPR。
  3. 宣導戲水安全。避免孩子到水深或水溫差異過大的地方戲水;玩水時嚴禁嬉鬧或作危險動作也是很重要的。

夏日戲水真的要注意安全,除了戲水時的安全,也要了解乾溺水現象,才能讓孩子玩得開心又放心。

 

【延伸閱讀】

你絕對沒想過,這些幼兒意外會發生在孩子身上,但..真的就發生了! 

爸媽別再叫他「快一點!」孩子其實比你還緊張..

是好動還是過動?如何觀察孩子是否有過動症?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寶貝來育兒經・育兒放寬心》粉絲團】 

相關推薦

大雄,你找到你的小叮噹了嗎?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就診權利 「我去看了好幾間泌尿科診所,他們都不太理我。有的說我想太多,連藥都沒開就幫我退掛了……」 大雄是一個Psyche(註1)病人,病歷上身心科的就診紀錄顯示為「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以前又叫做「精神分裂症」。...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 諮詢專家/陳文君營養師 常有專家建議蛋白質的攝取可以優先選擇豆類製品,豆類種類多樣,包括毛豆、黃豆、黑豆,這三者常常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到底哪一個豆漿中所用到的豆類,而三者之間又有甚麼關係?邀請陳文君營養師為大家分析三者差別及營養價值! 毛豆、黃豆、黑豆都是大...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工作、生活忙碌,你也是習慣性憋尿一族嗎?當心憋尿也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提醒,憋尿一旦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連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會升高,全因為憋尿會使膀胱脹大,讓細菌有機可趁,從尿道逆行往上跑到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造成腎...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止痛藥是居家常備藥物,有不少民眾擔心止痛藥吃多傷身,寧願選擇忍痛也不吃。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藥師蘇柏名表示,大部分的藥物不是用肝代謝就是用腎代謝,因此勢必會對肝臟、腎臟造成一定的影響或負擔,但也毋需因此拒用,依據醫師或藥師指示下使用的止痛藥大部分都是安全的。 Q:...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