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世界上最便宜的10張防癌處方,95%的人不知道

世界上最便宜的10張防癌處方,95 的人不知道
1.少吃點糖

癌細胞最喜歡的“食物”就是糖。當血液經過腫瘤時,其中約57%的血糖都會被癌細胞消耗掉,成為滋養牠的營養成分。
每天只要喝兩杯甜飲料,患胰腺癌的風險就會比不喝的人高出90%。
所以,最好少吃或不吃含糖食品。國際上一般認為,每人每天糖的攝入量應在50克內。

2.最少開窗半小時
很少有人知道,裝修污染除了甲醛外,還有一種很強的致癌氣體——氡及其子體。它一般藏在花崗岩、水泥、瓷磚裡,沿著這些地方的裂隙擴散到室內,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時間長了,就會誘發肺癌。
其實,只要每天開窗半個小時,氡的濃度就可以降低到與室外相同。另外,天然氣燃燒後也會產生氡,所以廚房燒水時,最好打開窗戶,關閉與居室連接的門。

3.就著蔥蒜來吃飯
大蒜素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人體內致癌物亞硝酸鹽的含量。
有研究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
大蒜只有被碾碎和氧氣充分結合後才會產生蒜素,而且非常不穩定,一旦遇熱很快會失去作用。
因此最好將大蒜碾碎生吃,或剁成蒜泥放在涼拌菜中。

4.每天四杯綠茶
愛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費9年的時間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每天只要喝四五杯茶,就能將癌症風險降低40%。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韓馳教授,對茶葉的防癌作用進行過17年研究,他發現烏龍茶、綠茶、紅茶對口腔癌、肺癌、食道癌、肝癌等都有不錯的預防作用。其中,包括龍井、碧螺春、毛峰在內的綠茶效果最顯著,其防癌成分是其他茶葉的5倍。
不過,茶水最好不要喝太濃太燙的,否則會影響其防癌效果。最佳飲茶溫度應該是60攝氏度左右,茶水浸泡5分鐘後,其中有效成分才能溶在水裡。

5.用乾毛巾擦背
日本曾掀起過一股用乾毛巾擦背的熱潮。東京大學副校長水野教授研究指出,這可以起到防癌作用,因為摩擦生熱會激活背部皮下肌肉組織裡一種細胞,能起到吞蝕並破壞癌細胞的作用。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不管是搓、擦還是撓背部,都是一種很好的保健方法。或者用乾毛巾兩端,直式、橫式反覆摩擦整個背部10分鐘左右,直到皮膚通紅發熱為止。

6.一口飯嚼30次
調查證明,吃飯老是囫圇吞棗的人,患胃癌的機率比較高。而多咀嚼可以減少食物對消化道的負擔,降低患胃腸道癌症風險。此外,美國佐治亞大學實驗發現,唾液有很強的“滅毒”作用,能讓導致肝癌的罪魁禍首黃曲霉素的毒性,在30秒內幾乎完全消失。因此,按照一秒鐘咀嚼一次來計算,一口飯最好嚼30次,才具有防癌作用。

7.每天走路1小時
每天飯後散步30分鐘,或者每週散步四小時,能使患胰腺癌的風險減少一半。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針對7萬人的長期研究發現,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時,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腸癌的機率。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醫科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孫保存解釋:這是因為胰腺癌和身體熱量過高有關,走路可以消耗熱量,可直接預防胰腺癌。此外,運動後出汗可使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隨汗水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防癌作用。

8.曬15分鐘太陽
在最便宜的防癌處方裡,曬太陽算是做到了極致,不用任何花費,就能通過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含量起到防癌作用。維D不足會增加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胃癌的風險。為避免暴晒增加皮膚癌風險,每天只要曬15分鐘太陽就足夠了。

9.吃肉時喝杯紅酒
用來釀造紅酒的葡萄皮中,含有一種物質叫白藜蘆醇,對消化道癌症有一定預防作用。另外,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對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的推薦食用量是每週500克左右,中國的營養學家的推薦量為每週不超過6兩——300克。吃得過多,就會增加患結腸癌的風險。如果吃肉的時候喝杯紅酒,其中的多酚就可以防止肉在胃里分解為有害物質。

10.睡夠7小時
美國癌症研究會調查發現,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率高達47%。這是因為睡眠中會產生一種褪黑激素,它能減緩女性體內雌激素的產生,從而起到抑制乳腺癌的目的。
上海市中醫失眠症醫療協作中心副主任施明建議,最好晚上10點半前就開始洗漱,做好睡前準備工作,保證11點前入睡,早上6-7點起床。
此外,德國睡眠專家指出,中午1點是人在白天一個明顯的睡眠高峰,這時打個小盹,也能增強體內免疫細胞的活躍性,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剛開始,醫師說我爸輕度失智,我們還不相信!沒想到,我爸越來越嚴重,以前的事情都還牢牢記著,剛發生的卻轉頭就忘!常反覆問我們一樣的問題,我們也變得有點不耐煩,事後又後悔對爸爸態度不好,感覺很不孝。」後續開始出現照顧分配問題、看護費用問題,兄弟姐妹間差點吵起來。新光吳火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疫情延燒,今(6)日再增14例本土個案,分布於桃園、高雄與新北等3縣市,其中13例屬於隔離期間陰轉陽個案,對於社區威脅不大。另1例新案(案19244)則與高雄港群聚事件有關。 桃園新增7例本土個案,皆為亞旭電腦傳播鏈所衍生。桃園市府稍早公布案19029、19075...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寒假期間學生快樂出遊也要注意自身交通安全!一名20歲劉姓男大生,騎車時後輪打滑自撞電線桿,造成顏面及下顎骨嚴重受損;緊急送至急診,由口腔顎面外科收治,生命徵象穩定,透過3D模擬技術及醫療3D列印輔助,重建劉同學下顎。劉同學說:「看不出來有動過將近一天一夜的手術,原本一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突然昏倒了」,是兒童掛急診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突然短暫失去意識及肌肉張力,又在短時間內自行恢復的症狀,就稱為昏厥。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朱彥儒說明,昏厥在兒童和成人都是非常常見的症狀,據統計約有15%的人在18歲以前至少經歷過一次昏厥。孩子發生昏厥,除了會引起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