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醫公佈秋季養生4大秘訣:多喝湯防秋燥

中醫公佈秋季養生4大秘訣:多喝湯防秋燥

民間有句老話,“夏過無病三分虛”,這句話在老人身上尤其明顯。中醫認為夏天重“暑”,秋天重“燥”,夏秋交接之後,人極易倦怠、乏力等,導致脾虛、胃虛、氣虛,老人抵抗力差,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理。

胃寒吃山藥。此時應吃些性溫的食物,主食可以改為粳米,健脾胃、補中氣。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可以每週吃兩次山藥燉排骨,也可以與大米、小米、大棗一起煮粥食用。此外,每週吃次清蒸魚,多進食雞蛋、蓮子。但寒性水果要少吃。

防燥多喝湯。秋燥耗傷人體津液,易造成陰津虧虛。不少老年人會感到口鼻乾燥、咽乾口渴、皮膚瘙癢、大便乾結等。鼻、唇乾燥者可吃蘿蔔、芝麻、豆腐、豆漿等。有慢性支氣管炎的老年人可以多進補湯水如百合冬瓜湯、山楂排骨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等。並堅持每天補水2000毫升,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濕潤。少吃薑、蔥、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多曬太陽抗秋乏。老人最易秋乏,這其實是脾胃虛弱、中氣不足的表現。除飲食調理外,作息必須改變春夏以來晚睡的習慣,應“早睡早起,與雞俱興”。此外,入秋後,日照時間減少,褪黑激素相對增多,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的情緒因而低沉,所以要增加陽光的照射,晴天時多到戶外散步,每天保證半小時。每天喝一杯花旗參茶也有提神補氣、抗疲勞的作用。

防病按時服藥。 9 月下旬氣溫下降,感冒增多,90%以上的老慢支患者也易復發。早晚溫差大,因此不要只穿一件過薄或過厚的衣物,可以疊穿兩件以上衣物,便於隨時調整。睡覺要護住胸背,因為五臟的腧穴都匯集於背部,如果邪風侵入,容易患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三高人群也要堅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每天監測血壓變化、按時服用降壓藥物等。

相關推薦

寒冷的冬天,是細菌和病毒猖狂的季節,大家準備好迎戰了嗎?人體的免疫系統是預防疾病的最佳防線,免疫力低下的人,容易受到感染,因此擁有足夠強大的免疫能力相當重要,然而,除了平時的健康的作息和適度運動之外,攝取食物中的營養成份,也是一個不錯的方式,你知道以下哪些食物能增強免疫力嗎? 1.洋蔥 2...

閱讀詳情 »

有些人早上起來不喝杯咖啡絕對沒法清醒,有些人則選擇喝杯茶來迎接新的一天。但是喝咖啡和茶的好處和壞處分別是什麼呢,到底哪一款對我們更加有益?一項最新研究將咖啡和茶的對於健康的益處列舉了出來,茶有助於減少糖尿病、心髒病、心髒病和癌症的發生還有助於防止肥胖。研究顯示那些一天喝四次紅茶,連續喝了六週的人們...

閱讀詳情 »

  冬天到了,一不小心就會感冒,該怎麼辦呢?今天樂漢方小編就來教大家如何簡單進補,能夠增加免疫力預防感冒,同時還能顧肝!台灣早期在田間的小河水底的砂石間,隨手就可以捉到蜆,不過隨著工業發展、人口增加、工廠和家庭廢水的汙染,河水中的蜆早已不復存在,今日在餐廳中吃到的蜆都是人工養殖的。一般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