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中風復健黃金期 重回生活關鍵

中風復健黃金期 重回生活關鍵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一位59歲婦人,過去除了高血壓以外沒有什麼病史,有一天,她突然左側肢體無力、走路跌倒,緊急送至醫院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中風,經住院處置後病況穩定,即協助她進行復健治療。

中風易產生併發症 肩膀脫位、褥瘡

苗栗大順醫院復健科醫師郭芝蘭表示,中風常造成部分失能的問題,像是肢體無力、感覺異常、講話口齒不清、失語症、吞嚥困難、大小便失禁、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癱瘓,同時也容易產生一些併發症,例如:肩膀脫位或疼痛、關節攣縮、吸入性肺炎、褥瘡等,因此復健對中風患者非常重要,尤其中風半年內更是復健的黃金期。

儀器治療、肌力訓練等物理治療

為讓中風患者獲得良好的恢復狀況,醫師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失能情況以及病人中風前的生活與工作狀態,來制定完善的復健計畫,安排適當的物理、職能或語言治療,治療內容包含,給予患者儀器治療、誘發技術、肌力訓練及運動等物理治療,讓患者在粗大動作上能快速恢復。

另外,在職能訓練部分會針對個案需求,設計符合其能力的治療性任務,利用認知圖卡、洞洞板、筷子、湯匙、曬衣夾等日常生活用品,來訓練認知能力、精細動作及日常生活功能,以強化自理的獨立性,幫助病人能更快回歸正常生活。

8成以上 復健後能恢復生活功能

早期復健介入能預防併發症發生,有些無法達成的功能缺失,則可以用輔具或居家環境改造來協助,因此,大於8成以上的中風病患,經由復健的幫助都能恢復一定程度的日常生活功能與行動能力。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依據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全球酒精與健康報告指出,不當飲酒會造成超過200種疾病,包括酒精依賴、肝硬化、癌症、事故傷害。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指出,依據2016年英國飲酒指南指出,飲酒沒有安全劑量,少量就有害,危害隨飲酒量而增加。若規律飲酒,哪怕只是飲用極少量,也會...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氣溫持續下降,台灣冷颼颼。因應低溫,不少民眾使用攜帶方便的暖暖包來溫暖身體,但近日一名八旬劉姓婦女,在睡覺時將暖暖包貼在肚子上取暖,半夜痛醒後發現肚皮居然紅腫、起水泡。醫師提醒暖暖包正確使用方法,別直接接觸皮膚,否則導致低溫燙傷。 暖暖包貼皮膚...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中風2年的老奶奶,長期臥舖肌肉攣縮不適,進食或廁所沐浴都需要人協助。透過專業團隊介入擺位,慢慢調整老奶奶的姿勢,3個月便看出成效,慢慢調整原本扭曲變形的體態,病人感到輕鬆舒服,開始要求自己進食,展露笑容,也自發性的跟他人交流。  5年後台灣長者比例增...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61歲男性病患於去年8月初因咳嗽帶黃痰、呼吸急促合併發燒,掛急診確診為A型流感併發肺炎,出現敗血性休克,住進加護病房。短短三週內併發肋膜積水與氣縱膈,八月底因肺部纖維化導致拔管失敗,無法脫離呼吸器,只能進行氣管切開手術。經3個月的治療後順利出院,但因流感併發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