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吃〝飯〞也有大學問!!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你吃對了嗎??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米飯是中國的傳統主食之一,一碗米飯,與五味調配,幾乎可以供給全身所需營養。不同的米有不同的功效,黑米滋陰補腎、糯米排毒、粳米滋補等等。我們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各種米有什麼不同的功效。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黑米最補腎

黑米為米中珍品,素有“貢米”、“藥米”、“長壽米”美譽,是一種具有諸多保健功效的珍貴稻米。

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記載: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功效。

研究發現,黑米中含18種氨基酸及硒、鐵、鋅等微量元素B1、B2,營養價值極高,而其膳食纖維含量是白米的25倍,熱量卻只有糙米的一半。現代醫學認為,黑色食品不但營養豐富,且多有補腎,防衰老、保健益壽、防病治病以及黑髮美容等獨特功效。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糯米最排毒

秋冬季節排毒潤燥,溫和的食療是最好的選擇,雜糧富含植物纖維,能清理腸管內的廢物,將毒素與廢物順利排出體外。糯米是屬偏熱雜糧,適合寒性體質。中醫認為,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糯米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索B2、菸酸及澱粉等,營養豐富。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所以一些脾胃氣虛、常常腹瀉的人吃了,能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粳米最滋補

粳米又稱大米,其味甘淡,其性平和,每日食用,是滋補之物。粳米含有人體必需的澱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菸酸、維生素c及鈣、鐵等營養成分,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強調說,粳米能養胃氣、長肌肉;《食鑑本草》也認為,粳米有補脾胃、養五臟、壯氣力的良好功效。米飯,是補充營養的主食;濃稠的米湯,可以代替人參湯,是治療虛症的食療佳品。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糙米最助消化

糙米就是將帶殼的稻米在碾磨過程中,去除粗糠外殼而保留胚芽和內皮。糙米中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含量都比精白米多。糙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和E,能促進血液循環,不斷地為腸道輸送能量,可促進腸道有益菌增殖,預防便秘和腸癌,被譽為是腸道疏通的“管道工”。

糙米中還有硒,根據刊登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機構期刊》的研究,血液中含有較多硒含量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率大約下降34%。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小米最養胃

小米富含蛋白質、脂肪、醣類、維生素B2、菸酸和鈣、磷、鐵等營養成分。由於小米非常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故被營養專家稱為“保健米”。中醫認為,小米味甘咸,有清熱解渴、健胃除濕、和胃安眠等功效。

小米最主要的功效是補脾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說:“治反胃熱痢,補虛損,開腸胃”。 《本草綱目》說,喝小米湯“可增強小腸功能,有養心安神之效”。對於那些因胃腸不好導致的失眠,其療效可勝過安眠藥。 

鹼性體質可增加自體排毒功能,維持身體的健康。而小米是五穀雜糧中唯一的鹼性食物。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薏米最養顏
薏米又稱薏苡仁。薏米的營養價值很高,被譽為“世界禾本植物之王”。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對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等症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薏米是五穀類中纖維質最高的,低脂、低熱量,是減肥的最佳主食。豐富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人體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有很強的美白、除斑功能,對下半身水腫的人尤具療效。

吃〝飯〞也有大學問 每個人需要吃的米也不同 你吃對了嗎 原來吃飯也可以講求功效的

台灣人離不開米!但沒想到不同種的米居然有不同種的功效!!看來以後吃飯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via

相關推薦

對糖尿病友來說,面對美食佳餚的誘惑,卻又不能大快朵頤相當難受。現在透過糖友LINE群組,分享衛教課程,就能提高病友自我管理與效能,瞭解如何健康吃、快樂動,有效控糖。 國人飲食西化、精緻化,又久坐不動,以致肥胖率上升,糖尿病已成為國人盛行的重要慢性病之一,國民健康署103至10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

閱讀詳情 »

根據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的研究指出,台灣可能於2026年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這意味著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20%以上,扶老比逐年上升的嚴峻情況,將導致青壯年族群在照顧長者的負擔越趨沉重。台灣在生育率全球吊車尾的情況之下,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這樣的社會趨勢? 網友們又是如何看待老年照護議題? 台灣雲...

閱讀詳情 »

近期常見情殺、潑酸,類似恐怖情人的社會案件層出不窮,想要理性分手有時比相愛更難,兩性專家提出恐怖情人5大人格特質,包含個性衝動、容易失控、有暴力傾向等,如果另一半有這類傾向跟反應,建議應早一點分手。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分析105年至108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案件,每年首要困擾皆為兩性關係。如何理性分手、...

閱讀詳情 »

服用藥物以後,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產生不適紅腫等症狀,該怎麼辦呢?服藥過後若是發生這些症狀時,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發生藥物過敏了,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民眾,假如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藥物過敏6大前兆症狀,要立即攜帶正在服用的藥袋或用藥紀錄單回診就醫,讓醫生知道您用了哪些藥品。 藥物過敏是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