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吃飯口味重的5大危害

(1)常說味道重的食品對人體不好,它有哪些方面的危害呢?

一般來說,味道重的食物,令人擔心的主要是鹽(包括其他鹹味調味品)、糖、增味劑和油脂過多的問題。濃味有時也涉及辣、麻、酸等方面的味道,但相比而言,沒有前面的問題嚴重。

大部分情況下,味道重的食物含鹽量都高。所謂“好廚師一把鹽”,鹽多,再配合一些增味劑和其他調味品,就容易給食客留下深刻印象。鹽就是氯化鈉,它是一種防腐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除了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黃醬、豆醬、日本醬、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腐乳、豆豉、蠔油、蝦醬、魚露等所有鹹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的鈉。

過多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促進水腫,升高血壓,造成組織脫水,增加胃癌風險,加劇經前期不適,還會增加尿鈣流失,不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等等。

(2)常說鹹甜口的菜不能常點,這種菜很好吃,為什麼不健康

太鹹了,人體會感覺不愉快,所以廚師會想辦法讓菜咸而不膩,常見的辦法就是放糖和增鮮劑。糖能減輕鹹味、調和百味,加了糖之後,就可以放更多的鹽而不覺得咸得難受,甚至還會產生一種濃郁夠味的感覺。可惜,糖本身也是不利於健康的,味精則會進一步增加鈉的含量。

所以,大量鹽加上糖加上味精的調味組合,味道非常醇厚夠味,卻意味著其中的鈉含量已經相當於正常調味的兩三倍了,相當不利於健康。

(3)味道重的菜一般比較便宜,味道清淡的菜反而比較昂貴,比如日餐和粵菜,為什麼?

因為味道重的調​​味方式能夠掩蓋食物品質的低劣。比如不新鮮的魚和肉,用濃味烹調的方法,就吃不出其已經變壞的味道。如果用清淡的烹調方法,人們就馬上能分辨出原料的質量怎麼樣,這樣店家就沒法用不新鮮的材料,原料成本就必然會上升,菜也就不會太便宜。

拿魚來說,只有活魚才能做清蒸魚。死了不久的魚可以做成紅燒魚,味道還不錯。如果更不新鮮,最好做成乾燒魚,因為乾燒魚又鹹又辣,有點微微的臭味都很難吃出來。一塊肉,新鮮的時候才能做清燉、做冬筍肉絲,略差點還可以做紅燒肉,再差一點可以做回鍋肉、做麵條的調味鹵子。加調料煮過,再用油炸一下,再加大量麻辣、鹹味調料,誰也吃不出來。

(4)味道重的菜往往烹調油的質量也令人擔心,為什麼?

味道重的菜,往往會用煎炸、過油等烹調手法,或者加入很多紅油。這樣,就難免會對烹調油脂多次加熱,餐館裡煎炸一次之後的油是不可能馬上扔掉的,還會反複使用多次。所以,吃這些濃味的菜,往往會發現油脂的黏度比較大,口感有點膩。

有廚師透露,做紅油、用來拌涼菜的油,還特意要用那種已經煎炸多次、黏糊糊的油(實際上這就是該廢棄的油,基本上屬於地溝油範疇)來做。這是因為油黏糊之後,就能牢牢地粘在食材的表面上,不容易流到盤子底部,更有利於給食材入味。

也有廚師透露,味濃油大的菜餚,往往會用多次煎炸之後的油來做,因為調味濃烈,所以用了多次的油裡面有點什麼腥羶味道都吃不出來,比如辣子肉丁、回鍋肉之類。如果是清炒蔬菜,就要用新點的油,否則舊油裡的羊肉味、魚肉味什麼的都能吃出來,食客就會很彆扭。

偶爾吃損害較小,經常吃損害就大了。任何不良食物,都要吃夠數量才會引起危害。壞的飲食習慣,由於日日重複,吃進不良食物成分的總量很大,對身體的損害就會很大。日常生活中,吃不健康食物機會很多,今天有個聚會,明天有個飯局,後天加班工作餐,大後天請女朋友下館子……如果經常縱容自己,一年到頭就沒多少日子可以清淡飲食了。

平日清淡飲食,一個月有一兩次吃濃味的食物,是不至於引起麻煩的,而且,因為平日清淡飲食培養了敏銳的味蕾,吃濃味食物的時候會覺得特別重味,甚至都有點難以承受。反過來,如果平日習慣於濃味,味感已經非常遲鈍,吃稍微淡一點的就覺得淡而無味,難以忍受,這往往意味著身體處於不安全狀態:它對於食材的品質已經失去鑑別能力,內臟處理鈉和各種代謝廢物的負擔也太重了。

小編提醒:一些辣、麻、酸、香等味道重的調​​味品,適當吃

雖然在我國北方地區麻辣調料添加過多對健康沒有好處。在西南地區陰冷濕潤的冬天,麻辣調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促進出汗,使身體及時排除多餘水分。在體力活動很強,重體力勞動而天氣炎熱的時候,出汗過多,又需要補充一些鈉鹽,所以口味可能會重一些。但在北方地區,除了夏季,出汗是很少的。氣候非常乾燥,補水還來不及,完全不需要用麻辣食物來給身體增加麻煩,貪吃川菜湘菜並無合理性。所以,口味重的人要適當控制住自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小朋友抵抗力低,只要天氣稍微變化或同學感冒,就容易被傳染,其實與免疫力大有關係!國外研究發現,紫錐花具有提升人體自然防禦系統的功能,可抵抗病毒、消炎殺菌。國內業者與台中農改場合作,經10年品種改良培育台灣紫錐花,萃取出多醣體、多酚化合物,並開發保健食品。 業者顧博儀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一名年約七十歲婦人,深受白內障所苦,雖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但卻因眼部鞏膜潰瘍病史,以致屢遭醫師拒絕醫治。由於其眼球較薄且脆弱,許多醫師認為,風險太大而拒絕診治。直到無刀飛秒雷射白內障前置手術新科技出現,才讓這位婦人重獲光明。 手術更安全 收治病例的基隆長庚醫院眼科主任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運動有益健康,不過,運動前後吃什麼食物,更能幫助身體從事運動、恢復體力呢?專家建議,運動前後1小時必須進食,運動前選擇碳水化合物食物,運動後可補充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質,不僅補足營養,也不怕累積脂肪。 長庚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教授劉珍芳表示,運動前1小時,建議攝取含碳水化...

閱讀詳情 »

高溫天,煮上一鍋綠豆湯晾涼後擱冰箱裡,口渴時喝上一碗,想想就讓人覺得爽! pic. via: aiweibang 然而,高郵一位年近70歲的老太,卻因喝了一碗冰鎮綠豆湯而突發心肌梗死,差點丟掉性命……專家表示,冰綠豆湯對心腦血管病人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全身出汗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