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標靶新藥 助癌友圓心願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48歲超商老闆娘張小姐,平日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3年前飯後腹部突然劇烈疼痛,就醫檢查竟發現,大腸癌末期合併肝臟多顆轉移腫瘤,雖然接受第一線標靶藥物及化療,但副作用讓她臉部長滿膿,幾乎不敢出門;改使用二線標靶藥搭配化療,臉部皮膚終於好轉,今年5月打算到日本一圓探親的心願。

收治這名患者的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表示,張小姐歷經第一線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不久後卻復發,再次接受治療,但效果仍有限,伴隨而來的副作用甚至讓她臉部長滿膿,原來打算到日本探望兒子也因此作罷,經評估改使用二線標靶藥搭配化療,臉部皮膚好轉,目前病情也獲得控制良好。

王輝明指出,目前大腸癌治療方式多元,早期發現以手術切除為主,但晚期患者必須接受標靶藥物搭配化療,但現行轉移性大腸癌的治療方式,僅第一、三線有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可搭配化療使用,第二線只有化療把關,癌細胞容易轉移。

根據臨床經驗觀察,轉移性大腸癌患者使用現行健保給付第一線抗血管新生標靶藥,平均約10個月後,9成以上還是發生癌細胞惡化情形,後續單使用二線化療平均約4個月後惡化。

王輝明強調,不同於現行健保給付第一線抗血管新生標靶藥,新一代大腸癌二線標靶藥物能有效抑制血管新生,進而抑制腫瘤生長。臨床研究發現,相較於第二線治療單用化療,使用新一代標靶藥物搭配化療,近3成患者的存活期可以延長達2年,但每月須自費近13萬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4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日前台南市長因在室內拿下口罩,被檢舉而受罰,成為口罩開罰首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在出入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或會密切接觸不特定對象之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時,務必佩戴口罩,包含八大類人潮擁擠或密閉場所,如醫療照護機構、大眾運輸、賣場市集、教育學習場所、展演競賽場所、宗教場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8月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接獲菲律賓衛生單位通知,1名菲籍民眾由台灣出境,在當地機場採檢時確認病毒陽性,目前無明顯症狀,指揮中心匡列21名接觸者,尚無發現病毒陽性個案。另外,面對國際疫情發展,韓國移出中低風險國家,低風險國家也有4個國家納入,菲律賓則維持入境普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母乳所提供的營養是一般配方奶無法取代,但有最新研究發現,若以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1歲時罹患缺鐵性貧血的機率,是混合餵養嬰幼兒的9倍,且維生素D不足比率也高出6倍,此研究是來自基隆長庚團隊,研究也推測純母乳哺餵的嬰幼兒生長較緩慢可能就是與缺乏維生素D和鐵有關聯性,此發現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南投55歲蔡先生為40年老菸槍,上月底感到胸悶、胸痛,一開始以為吃止痛藥可緩解,卻遲不見效,直到父親節前夕劇痛難耐,前往當地醫院急診,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建議立即轉院治療,患者原本還打算撐過節後再接受手術,但83歲父親擔心兒子延誤病情,堅持陪同赴醫,術後蔡父慶幸:「謝...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