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好害羞!男性最先看的部位前10位,讓人超意外的第3名竟然是...?(同場加映彫塑這3個部位的運動!!)

好害羞!男性最先看的部位前10位,讓人超意外的第3名竟然是...?(同場加映彫塑這3個部位的運動!!)

好害羞!男性最先看的部位前10位,讓人超意外的第3名竟然是...?(同場加映彫塑這3個部位的運動!!)

女性不管何時都會在意男性的目光。那麼大家認為男性在初遇女性時,第一個注意的地方是哪裡呢?
為了消除女性的疑問,「美忍者」對500名20~40歲的男性進行了問卷調查(協助:CREATIVE JAPAN)。到底男性最先注意的地方是哪裡呢……?

 

「初遇女性時第一個注意的部位」問卷!

1位・・・臉(324人)

2位・・・胸部(51人)

3位・・・腳踝(37人)

4位・・・臀部(22人)

5位・・・大腿(17人)

6位・・・小腿(16人)

7位・・・鎖骨部份(12人)

8位・・・上臂(9人)

9位・・・手(7人)

10位・・・腹部(5人)

 

選擇臉的有壓倒性的324票。但大腿和上臂這些女性亟欲塑形的部位在本次問卷中排名意外的低。為了讓異性留下好印象,比起大腿和上臂,似乎應該要更重視臉、胸部和腳踝才對。

於是,這次要從「美忍者」過去的文章中挑選出能夠彫塑這三個部位的運動介紹給各位。

 

嘴角向上笑容運動

好害羞!男性最先看的部位前10位,讓人超意外的第3名竟然是...?(同場加映彫塑這3個部位的運動!!)

在第一次相遇時,果然想要看到對方的笑容。但若沒有好好活動表情肌肉,讓嘴角總是朝下就很浪費了。

在以前的文章「今天是笑容之日!「嗚嗚咿咿體操」讓嘴角上揚變小臉」中,介紹了能夠活動與上唇和嘴角皮膚相連的頰肌、提口角肌、顴小肌、顴大肌的運動。

在進行能夠保持笑容的體操後,將嘴巴保持「う」形左右移動,再換為「い」形將嘴角朝左右眼拉近。適合在做家事或洗澡時練習。

 

能夠形成乳溝的運動

好害羞!男性最先看的部位前10位,讓人超意外的第3名竟然是...?(同場加映彫塑這3個部位的運動!!)

「只要鍛鍊3處!讓專家告訴妳成為「乳溝美人」的豐胸術」的文章中,介紹了能鍛鍊大胸肌、提肋肌和小胸肌這3個部位的運動。

幾乎全由脂肪構成的胸部不可能經由運動變大,但可以藉由活動拉緊已經衰退的肌肉,打造出魅力胸部。由於全部的動作都是躺著進行,最適合在早上出門前練習。

 

讓腳踝充滿魅力的運動

好害羞!男性最先看的部位前10位,讓人超意外的第3名竟然是...?(同場加映彫塑這3個部位的運動!!)

腳踝在這次排行是讓人意外的第3名。但腳踝是只要運動不足就很容易腫脹的部位,每天都需要照料。

在以前的文章「在辦公室1天做2次「消水腫」讓小腿線條更美麗!」中,介紹了按摩和活動腳部的方式。不只是腳踝,對小腿、大腿等下半身的血液和淋巴流通都有幫助,歡迎在工作中嘗試看看。

 

最重要的是不管哪一種運動都不會大幅度改變你的生活習慣。請務必在日常生活中磨練這些受人注目的部位吧!

 

【延伸閱讀】

※ 你可以再近一點!想有「滑嫩肌」必吃的是…

※ 不胖也看起來像胖妹! 改善最糟姿勢「偏屈肩」的伸展運動

※ 原因居然在腳指!7成女性無法擁有美腿的理由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美忍者》;《美忍者》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圖文轉自今日頭條,下同)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牙齒變黃的情況,對於牙齒慢慢變黃,我們都出現了笑不露齒的情況,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也有了自卑的心理。為什麼牙齒會發黃?牙齒黃怎麼辦?今天小編就讓大家見證一下使你牙齒瞬間變白的小妙招。 牙齒黃的原因 1、牙齒在發育過程中由於營養不好或生過病,會使牙齒...

閱讀詳情 »

自己動「手術」(右圖僅為示意圖) 從今年5月20日開始至今,41歲的衢州男子余益飛自己給自己動手術割嘴裡的惡性腫瘤已經十多次了。手術工具是拿著醫院買的手術剪、手術刀和鑷子。 手術就在家中衛生間裡開始,余益飛拿著醫院買的幾樣工具,簡單消毒後,用手電筒照著自己的口腔,對著鏡子一點點切除肉瘤,結束後用紗...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52歲的陳先生起床突然發現左眼霧茫茫一片,揉眼睛也不見好轉,趕緊到醫院求診,經眼科醫師散瞳檢查發現其視網膜靜脈阻塞及視網膜出血,仔細詢問病史後,才想起平時偶爾血壓偏高但不以為意,進一步身體檢查還發現有膽固醇過高的問題。 嚴重恐造成青光眼 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靜脈阻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腸病毒來勢洶洶!根據疾管署最新疫情統計,上周腸病毒就診人次近5千人,預估4月底將進入流行期,達1萬1000人次,也將首度成立腸病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目前已成立應變工作小組,並指定全國76家醫院為「腸病毒重症醫療網責任醫院」。 腸病毒就診人次破4千 根據疾病管制署最新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