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如廁後清潔方式錯誤 女性易染尿道炎

如廁後清潔方式錯誤 女性易染尿道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泌尿道感染的致病菌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但傳統的細菌培養需要3-5天才有初步結果,往往導致錯過治療時機。因此,童綜合醫院張嘉玲醫師與清華大學奈微所鄭兆珉副教授合作,利用試紙快速篩檢可6小時內有初步結果,此研究成果已獲國際知名SCI優質期刊Talanta (影響因子3.5)接受並刊登。 上廁所後的清潔擦拭方式,若是不正確,恐會引起尿道感染發炎!泌尿道感染是人體最常見的感染之一,尤其女性的尿道較短,且尿道口距離膀胱只有3到4公分,而男性尿道口離膀胱約有20公分,因此女性得到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比男性高出許多。 腎臟內科張嘉玲醫師表示,臨床上,甚至有女嬰排便或排尿後,父母用濕紙巾擦拭會陰而造成泌尿道感染發燒的案例,建議以水沖洗或擦拭時由前往後的方式,才可避免感染。醫師強調,兒童泌尿道感染也有可能是泌尿系統結構異常的可能,例如膀胱輸尿管逆流、尿道瓣膜、或尿路阻塞等,應早期診斷治療,避免傷及腎臟。 張嘉玲醫師指出,泌尿道感染可分上泌尿道感染(腎盂腎炎)、下泌尿道感染(膀胱炎)與前列腺炎,多是逆行性感染,也就是說肛門、陰道或尿道附近的病原菌自尿道上行侵犯至膀胱、腎臟。一般來說,患者會出現解尿疼痛、尿急、頻尿、背腰部痠痛、發燒、血尿等等,依據不同表現症狀、尿液分析與尿液細菌培養診斷,因多為細菌感染,故一般先以經驗性抗生素治療,若有確切細菌培養報告,再看是否需調整抗生素,即使症狀已緩解,抗生素仍須按時注射或服用一定時間,以避免產生抗藥性細菌。 張嘉玲醫師說,要預防泌尿道感染就要攝取足夠水分,每天至少要喝1500C.C.的水,切勿憋尿,減少尿液停留在膀胱時間,就可避免感染;平時避免穿著過緊或不透氣的褲子、排尿或排便擦拭時要由前往後擦拭、性行為前後多喝水以增加排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65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經歷2次流產、1次寶寶早夭,40多歲的劉姓婦人,原本不敢奢望有機會當媽媽。1年前,她與丈夫決定再試一次,沒想到26周時發生早產,生下僅1020公克的早產兒,比一個寶特瓶還小,寶寶住了一個多月的保溫箱,才順利出院返家,如今健康狀況良好。「當時,她真的好小。」劉媽媽說,先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許多孩子生下來後,在後背部會有屬於寶寶的專屬印記─蒙古斑;但有些新手媽媽以為寶寶全身上下的印記都是蒙古斑,而忽略嬰幼兒疾病的徵兆,差點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台安醫院小兒科陳萬德醫師表示,大部分的嬰幼兒出生後都會有蒙古斑,而蒙古斑就是先天良性的色素性胎記,最常出現在寶寶的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今年12歲的葉小妹,罹患鳥胺酸甲基移轉酶缺乏症(OTCD),2歲前已服用藥物,但仍因高血氨造成3次昏迷,必須長期食用特殊配方奶粉,無法正常飲食,直到2歲半接受父親活體肝移植,從此不必限制飲食、也不再出現高血氨症狀,目前已換肝9年多,發育完全正常。台北榮總兒童外科劉君恕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北45歲的腸癌病友高先生,在醫師建議下,術後輔助性化療採取居家注射化療方式,期間因想嘗試轉換治療方式,與醫師討論後改為口服化療,沒想到因對口服化療之耐受性較差,產生手足症候群、明顯疲憊感等無法耐受之副作用,感覺治療負擔更大,嚇得高先生在一次口服療程結束後,改回使用居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