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孕媽咪須知。遠離容易導致畸胎的環境和物質

受精後3~8週是產生畸胎的敏感時期(見表1-2),受精9週以後,敏感性很快下降。若胚胎在受精後3~8週前受到致畸

 孕媽咪須知。遠離容易導致畸胎的環境和物質

酒精:酒精在FDA認定為D級,等同於海洛因、古柯鹼等毒品,屬於嚴重致畸物質。懷孕期間飲酒過量會引起併發症,如:流產、早產兒、新生兒過輕等。酒精能透過胎盤使胎兒吸收,致使胎兒智能不足、發育遲緩、罹患先天心臟病、四肢脊椎缺損等缺陷。母親只要在孕期內飲酒過量(一天飲用四罐台灣啤酒),就有可能產下酒精型畸形兒。

 

香菸:香菸含有尼古丁,使胎兒早產機率、肢體缺損的危險性提高。尼古丁會進入血液循環,使輸送養分的血管變窄,造成胎兒成長遲緩。吸菸的婦女血液一氧化碳

濃度高於常人六、七倍,會使子宮內的胎兒缺氧窒息,生長受到阻礙,體重比平均值少了至少200克。不論是吸菸或是二手菸,其中都含有致癌物質,相當於寶寶接收了母體血液中50%的致癌物。值得注意的是,若父母皆有抽菸,胎兒的猝死率增高一倍,因此懷孕期間應戒菸、拒吸二手菸。

 

放射線:目張一張的胸部X光的輻射劑量相當於0.2~43mrad,遠小於致畸胎劑量5000mrad,因此初期懷孕的孕媽咪若有曝露到胸部X光或是肺部X光,不需害怕畸胎而人工流產。除非是曝露在很高的輻射劑量之下(>15000mrad)才需考慮人工流產墮胎。

 

致畸藥物:孕期的你一旦生病之後,應及時去醫院治療,並向主治醫生說明自己已經懷孕,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康復治療。

 

精神刺激: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驚悚、高度緊張(例如看恐怖電影),以免對胎寶寶的發育不利。

 

偏食、挑食:容易導致營養缺乏,影響寶寶發育。如果你的早孕反應比較嚴重,應少量多餐,儘量保持飲食平

衡,維持營養。必要時去醫院檢查,如尿酮體、血色素等,發現異常情況須及時處理,減少生病的機會。

 

高溫環境:包括發熱導致的體溫上升、蒸氣浴或泡澡等導致的體溫上升。熱度越高,持續越久,致畸性就越強。因此,懷孕早期要注意冷暖,遠離高溫環境,停止泡熱水澡、溫泉,並避免接觸發熱患者,少去空氣不潔淨、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避免罹患發熱性疾病。一旦發熱應馬上去醫院做降溫治療。

 

有害物質:遠離對胎寶寶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放射線、農藥、鉛、汞、鎘、有機磷、多氯聯苯等物質。

 

 

 ---本文摘自《懷孕安胎養身大全》一書 孕媽咪須知。遠離容易導致畸胎的環境和物質

孕媽咪須知。遠離容易導致畸胎的環境和物質

孕媽媽情緒不穩定,可能導致胎兒畸形?

更多精采內容見<懷孕安胎養身大全>

 

完美孕產必讀,幸福媽媽祕訣 

★營養專家+婦產科醫生聯合撰寫,滿足懷孕期間女性的健康護理和胎兒養護,一本適合父母的孕產百科全書!

★本書以懷孕前後的10個月為主線,分週闡述,妊娠280天,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週一小節,天天告訴你!

★將胎寶寶每周、孕婦營養、孕婦日常生活護理、孕檢、胎教、適當的運動等孕期知識全收集,像是身邊有一位婦產科專家隨時隨地關心你、指導你!

 

○分週闡述,貼心指導

媽媽每一週的懷孕變化、寶寶每個月的成長情況,本書分成40週告訴你每週宜忌、必做檢查,讓每個新手媽媽都能獲得最好的照顧! 

○專業知識,分門別類

胎教怎麼做?孕婦飲食要注意什麼?所有懷孕相關專業知識通通告訴你,查閱方便,新手爸爸也能簡單上手,輕鬆了解和參與懷孕大事! 

○真人圖解,孕產圖書

本書配合數名孕婦媽媽的40週懷孕過程追蹤拍攝,並佐以示意圖,讓你了解寶寶每週在媽媽肚子裡的變化,大量精美彩圖,絕對簡單易懂!

 

 

【更多精采內容請上《人類智庫 www.humanbooks.com.tw》;歡迎加入《人類智庫》 www.facebook.com/humanbooks粉絲行列。未經授權, 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失智症有逐漸增加趨勢,但造成失智的原因,難道和腦過勞有關嗎?衛福部樂生療養院神經內科醫師賴軍皓指出,失智症六成為阿茲海默症導致,其次則為血管性失智症,約佔兩成,其中誘發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為年齡和種族,至於血管性失智症則可能因年齡、高血壓、糖尿病等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已接受全子宮切除的婦女,就可以終生不做婦科檢查了嗎?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婦科主治醫師李光漢表示,婦女若因婦癌之外的病因(如肌瘤或產後出血)切除全子宮,雖然免除子宮頸癌的威脅,但仍然有罹患卵巢癌的風險,術後還是建議每年接受一次,包括經陰道超音波的婦科檢查(未曾有性行為者則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像模特兒一樣高高瘦瘦的女性,罹患二尖瓣脫垂、焦慮症的機率也較常人高出8-14倍。二尖瓣脫垂屬於二尖瓣逆流疾病的一種,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外科劉國聖主任表示,絕大部分的二尖瓣脫垂是一個良性狀態,將來也不會演變成很嚴重的二尖瓣逆流,只要功能是好的,且沒有二尖瓣逆流,其實不需要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上班族疑似工作壓力大,右手不時施力異常、看不清楚,摔跤次數也增多,懷疑自己有中風跡象,拖了半年才就醫,經醫院詳細檢查,確診是「多發性硬化症」!所幸積極治療後,症狀也才適時獲得控制。自體免疫系統作怪 女性是男性二至三倍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羅榮昇表示,多發性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