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變老當心身邊的催老劑

  一個人的衰老速度主要由基因決定,但我們的一些生活習慣卻可能起著加速或減緩衰老的作用。中國保健協會影養安全專業委員會會長孫樹俠認為,“ 健康是一口口吃出來的,長壽是一天天攢出來的。健康沒有捷徑,唯有管好自己。”

  為此,下面我們為您總結出生活中最常見的十大“催老劑”。以下這些習慣,或多或少地都會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損害著我們的身體,減少著壽命。

小心變老當心身邊的催老劑

  茶水積垢懶清洗 “喝茶不洗杯,閻王把命催”這句俗話可能有些誇張,卻提醒大家一定不能忽視茶杯上那層青黑色的茶垢。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表示,茶垢中有茶葉鹼,如果長期接觸,會導致芳烴類物質殘留,從而影響肝腎功能甚至造血系統。因此喝茶後一定要及時清洗杯子,最好用玻璃杯,清洗時可用牙膏或鹽水。

長期吃得太飽美國研究發現,老人如果攝入多於日常所需的能量,患上記憶問題的風險會增加一倍,還可能影響大腦的其他功能。因為飽食後,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會導致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打亂了腦細胞的正常生理代謝。所以,要堅持吃飯只吃七八分飽,就是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

  用錯鋁製品鋁會破壞記憶細胞的功能,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增加老年人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董金獅說,國家允許在鍋碗瓢盆中使用鋁,但大家用鋁製品時一定要注意,別用鋁製品裝剩飯剩菜和酸性強的食物,如醋、西紅柿等,也別用鋼絲球等硬物擦鋁鍋,這會破壞鋁製品上面的氧化膜,加速鋁離子的釋放。

小心變老當心身邊的催老劑

  蔬菜吃不夠國內調查顯示,95.3%的人每天吃的蔬菜不夠5種,攝入量和種類都遠遠不夠,還有人認為水果能代替蔬菜。其實,多數蔬菜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含量高於水果,其豐富的植物粗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有助消化、防癌。每天應保證吃夠500克蔬菜,最好根、莖、葉、花、果和菌藻類等不同的種類都有攝入。

小心變老當心身邊的催老劑

 身體總缺水英國學者卡羅琳·埃德蒙茲博士的團隊發現,補足水分能提高大腦的認知功能,反應更快速,更有精神。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吃鹹了後、飯後半小時、洗澡後、便秘時、發燒時、心情煩躁時、開空調半小時後,是最應喝水的十大時刻。

  睡得太多或太少作息不規律不僅會擾亂人體的自然節律,影響大腦吸收和保存新信息的能力,還會增加憂鬱症、糖尿病、高血壓等風險。應保證晚11點前入睡,中老年人應有5~6個小時的睡眠,年輕人要保證6~7個小時。

  炒菜鍋冒油煙上海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的一項調查發現,中老年女性因長期接觸高溫油煙,其患肺癌的危險性增加了2~3倍。北京宣武醫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建議,一定保證廚房通風,選購油質穩定、煙點高的油如橄欖油、花生油、麻油等。採用溜、炒、爆、炸等烹飪方式時,油溫應控制在200℃以下,建議多用蒸、煮、溜、鹵等烹飪方式。

 

 常吃醃製、熏烤肉類士科學家的一項調查顯示,吃太多(每天超過40克)的熏制、醃製等加工肉會縮短人的壽命。這些肉中含有大量膽固醇和飽和脂肪,容易阻塞血管,引發冠心病,致癌物亞硝酸鹽含量高。我們每天攝入的加工肉製品應限制在28克。吃肉應首選燉肉,其次是涮肉、蒸肉。禽類、魚類等白肉比豬肉、牛肉等紅肉脂肪含量低,更健康。

小心變老當心身邊的催老劑

  菸酒不離口美國研究發現,長期喝酒,全身器官都跟著遭殃:肝臟、腸胃、胰腺、大腦、心臟等都難倖免。吸煙對人體的傷害並不亞於此。河北省人民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藝芳表示,煙要戒,酒要科學適量地喝。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純酒精量不應超過20克,女性應更少。酒精量可用“飲酒量×酒精濃度×0.8”的公式算出。

  愛琢磨瞎操心國外多項研究發現,愛生氣的人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甚至直接誘發中風。對於女人來說,生氣會讓皮膚 “最倒霉”,其次是子宮、乳腺和甲狀腺。醫生建議,中老年朋友遇事要平和,兒孫自有兒孫福,不要對子女操心過多。  (圖片來源:CFP)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為增加國人對於器官捐贈的認識,以及對於器捐者的尊重及無限感恩,彰化基督教醫院與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於日前共同辦理「捨&得,請支持器官捐贈!」宣導活動,呼籲民眾響應,並以實際行動加入器官捐贈的行列。器捐活動現場互動多  了解真諦簽署同意書活動現場有器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漫長的暑假年輕學子除了課輔、才藝等活動外,家中的小朋友還有更健康、更有趣且具學習性的選擇!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於今年度將在8月17日加開一場《小華佗中醫研習營》,本梯次活動特別設計運用研習營的學習課程模式,安排小隊輔帶領學員增加學習效果。傳遞中醫知識 體驗...

閱讀詳情 »

氣溫飆高,多喝水又怕尿失禁,是許多年長女性心中揮不去的苦痛。醫師指出,國內約有1/4的中年婦女曾有漏尿經驗,尤其是更年期以後,高達60%以上有尿失禁的困擾,但大部份人都羞於啟齒而不敢去看醫師。 婦產科醫師潘俊亨(如圖)指出,尿失禁是婦女說不出口的祕密。如果不治療,症狀會因為老化愈來愈惡化。(圖片/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