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小心! 攝護腺炎也有蟲蟲危機

小心! 攝護腺炎也有蟲蟲危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35歲的張先生,近幾個月因解尿次數增加、持續尿意感及排尿困難,嚴重影響生活作息。經醫師診查後,發現攝護腺並無明顯肥大,但有局部壓痛與結節徵象,且藥物治療一段時間仍不見成效,進一步做攝護腺按摩後的尿液滴蟲感染檢查,結果呈現陽性。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表示,攝護腺炎的發生原因是多重的,可能與喝酒、抽菸、性生活、勞累、壓力、睡眠有關,不過,大多數的因素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留意來預防的。另外,門診觀察發現,滴蟲也是引發攝護腺炎的原因之一。

林儒廷指出,在門診針對多位長期攝護腺炎患者作攝護腺按摩後的尿液發現,他們都有攝護腺炎的典型症狀,包含透明分泌物、殘尿感、尿道癢、頻尿等,但尿液檢查都正常,滴蟲檢測則呈現陽性。

治療上,林儒廷說,若是感染滴蟲,治療便以口服抗生素為主,一般得服藥1-2週。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滴蟲大多是性接觸傳染,因此性伴侶也應同時接受治療,以免持續交叉感染而無法治癒。

最後,林儒廷也提醒,多喝水、少憋尿、避免刺激性飲品及食物、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便可減低感染攝護腺炎的機會。此外,若有攝護腺炎病狀,長期治療仍不見成效、驗尿正常,就建議考慮滴蟲感染檢查,找出病因,才可即早治療!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03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以桃園為核心的本土COVID確診個案不斷傳出,其中不乏沒有親密接觸、僅為同間餐廳用餐的顧客,僅是位處鄰近空間就被傳染。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顧問、職業醫學科陳秉暉醫師表示,為了確保安全,室內的通風維持是一大關鍵。COVID病毒是如何透過空氣傳播的呢?陳秉暉醫師回應,「氣膠」...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桃園疫情延燒,至今有多所校園停課,而鄰近縣市的新竹、雙北也傳出確診者足跡。雖有賴疫苗發揮功效,至今未出現重症與死亡個案,然Omicron的傳染力高強,且傳出多位兒童確診,讓各界憂心忡忡。對此兩位醫師分就不同角度提出建議。 醫師提5點建議 不讓Omicron「擴散全台」...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當你去領藥時,發現處方籤上寫著「每天1次口服1片」時,這是否意味著每天早上8點吃藥?或者是哪個時間吃比較好呢? 《哈佛健康》(experts at Harvard Health)的專家表示,這要看情況。為了獲得最大的藥效,以及避免一些可能的副作用,應在一天當中的特定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1名9歲男童,2周前肚子痛和1次疑似大便帶血絲的情況,雖然症狀隔天就緩解,但媽媽注意到雙腳出現紅疹並且有一點水腫,觀察了一段時間,紅疹持續不退帶來就診評估。理學檢查發現皮疹主要出現在雙側下肢和臀部,顏色偏向紅褐色,略為突起,經按壓不會退色消失,進一步詢問,患者這段期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