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導管術後用藥莫輕忽 以免心肌梗塞上身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醫師提醒,心導管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病人術後千萬不可擅自停藥,以免心肌梗塞上身。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科主任陳志成表示,隨著國人飲食西化、生活壓力劇增、缺乏運動等因素,不僅造成國內年輕族群肥胖、三高的問題逐漸增多,罹患糖尿病的患者年齡已逐漸下降,甚至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年輕,在門診中,不時能見到30歲出頭的患者因胸口不適或胸悶等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前來求診。

陳主任指出,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式有許多種,像症狀較輕微的病患可用口服用藥來控制,對於已出現血管阻塞的患者,就得考慮開心手術或心導管手術來打通血管,但由於開心手術風險較高且住院天數及恢復期長,目前多數冠狀動脈疾病多採較方便,住院及恢復天數短,安全性較高的心導管手術作為治療為首選。

心導管手術屬於微創型手術,透過纖細的導管將支撐血管的支架送入阻塞的部位中,藉由氣球擴張術將支架撐起、打通受阻塞的血管。其中,植入支架種類又可分為塗藥支架與裸金屬支架,但後者再阻塞率高,若是糖尿病或腎臟疾病患者使用,再阻塞率恐高達50%,因此一般建議特殊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疾病)患者,多以能大幅降低再阻塞率的塗藥支架作為治療的較佳選擇。

但不論心導管手術植入何種支架,為確保病患術後的安全,術後都需要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安全。美國FDA就曾對裝置塗藥支架的心導管術後病患,提出至少服用一年以上的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的建議,避免造成已打通的血管產生血栓,將打通的血管再次阻塞。

陳主任提到,常聽許多門診患者抱怨服藥期間過長的問題,但除非是有拔牙、植牙或其他可能出血的手術需求或其他因素等,才會建議暫停用藥。過去就曾有患者因未得醫師同意而自行停藥,殊料竟不幸造成心肌梗塞的悲劇,不可不慎。

近日最新研究報告出爐,歐盟亦針對部份新款塗藥支架,提出可縮短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至一個月的建議,可說是病患的新福音,這種特殊新一代支架的適應症都需視病人狀況,且必須和醫師充份溝通配合。

陳主任提醒,民眾影響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很多種,像是三高、糖尿病、壓力、抽菸、喝酒、不運動、家族遺傳等,社會大眾應自我檢視是否有上述危險因子,平時也應該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運動,如有家族遺傳病史,更該提高自我警覺,定期健康檢查,避免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987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宜蘭一名年約64歲黃姓婦人,上週末參加雲林縣燦林國小同學會,與國小同學們至溪頭兩天一夜旅遊,結果在遊覽車上準備回程時,黃婦突然感到身體右側沒有知覺,無法動彈,接著大冒冷汗,想說自己的狀況,卻發現連話都已說不清楚!同學們趕緊向司機反應,接著將遊覽車開至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首次參加全球知名的「國際醫療旅遊雜誌IMTJ」舉辦的2019醫療旅遊大獎,頒獎典禮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附醫一舉拿下「最佳行銷策略」、「國際病人專科中心」兩項大獎,是唯一獲得兩獎的醫院,為台灣國際醫療爭光。 中國附醫獲兩獎 展現台灣醫療及行銷實力 中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超過七十名照顧長輩與家屬一起玩「堆積幸福」遊戲,運用認知訓練,幫助時空停留的長輩動腦玩樂,大家齊心協力對號碼、組方塊充滿歡笑。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中心舉行成立後,首次照護計畫成果發表會,照顧長輩與家屬同樂,有笑也有淚。 就近關懷失智長輩 提升照顧能量臺中慈濟醫院失智共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現代許多人都在執行高蛋白飲食計劃,多半是用來幫助增肌和減脂,但是現在有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過多蛋白質,可能會為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在來自荷蘭與韓國的2項研究中發現,過量蛋白質的飲食法可能會有損腎臟健康,特別是對於本身患有糖尿病或肥胖的人,研究刊登在《腎臟學透析移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