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房顫動別輕忽 中風、死亡率風險高!

心房顫動別輕忽 中風 死亡率風險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有位經常心悸的病人,會胸悶然後覺得吸不到氣,就像快要失去意識,在看了幾次心臟科門診後,被轉診去精神科,但服用精神科藥物後,症狀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後來在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廖家德門診學會如何測量自己脈搏後,發現自己心悸時的脈搏間隔是不規則的,安排24小時心電圖,才發現心悸原來是陣發性心房顫動所引起。在定期服藥後,症狀已大為改善。

1/4心房顫動有症狀

據研究,台灣20歲以上可能有高達30萬的人有心房顫動。但是大約只有1/4的病人是有症狀的;除了心悸外,病人可能也會出現喘、胸悶、頭暈、疲倦、暈眩等不明顯症狀,所以心房顫動非常不容易被察覺。廖家德醫師表示,心房顫動病人的死亡率比一般人高2倍,而且因為左心房容易產生血塊流入腦部,中風風險也比一般人高5倍,所以對於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

華法林易造成併發症

廖家德醫師指出,預防心房顫動引起的中風,過去的病人往往服用「維生素K拮抗劑」(以下簡稱華法林),但是此藥物容易與其他藥物及食物產生交互作用,造成腸胃和腦出血等併發症。且此藥需要常抽血來監控血中的濃度,這些不便因素都增加了病人服用上的困擾。

4種新型抗凝血劑

所幸,目前已有4種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可用於心房顫動的中風預防。不過,廖家德醫師表示,只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物並不適用於已達洗腎之腎功能不佳者,風濕性二尖瓣狹窄或接受過金屬瓣膜置換的病人。對於這些心房顫動病人,華法林仍是目前唯一的藥物選擇。

脈搏跳動間隔不規律要小心

廖家德醫師建議,民眾早上、晚上或感覺心悸的時候都可自己量測脈搏,用食指與中指放在另外一隻手腕能摸到脈搏的地方,雙手皆可。一般而言,正常的脈搏會有一定的規律,跳動間隔時間比較一致性,若是發現跳動間隔有不規律時,就要懷疑可能是心房顫動。

固定用藥、控制體重及三高

心房顫動病人除了需要固定用藥,非藥物的療法像是控制體重以及三高(血糖、血脂、血壓),也可以減少心房顫動發生。研究也指出,把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25以下,血壓130/80毫米汞柱以下,低密度膽固醇100毫克/每分升以下,三酸甘油脂200毫克/每分升以下,及糖化血色素在7%以下,病人可以減少30%心房顫動的復發進而降低中風的發生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3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細胞的特色是什麼?就是生長不受控制,到處亂跑、轉移到其他器官。」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姚忠瑾醫師一語道破癌症可怕之處;如乳癌細胞特別喜歡跑到骨頭作怪,「患者有一天突然下肢無力,被家屬抬進急診室,檢查就發現是癌細胞轉移到胸椎。骨頭本來應該堅硬地支撐身體,被癌細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吃多動少 小心代謝症候群上身代謝症候群是一群危險因子的集合,包括中央型肥胖、血壓高、空腹血糖高、高密度膽固醇低、空腹三酸甘油酯高,其中只要達3項以上即為代謝症候群。醫師指出,代謝症候群主要是因為不良的生活型態或遺傳所導致,並容易衍生腦血管疾病、心臟疾病,甚至是糖尿病等併...

閱讀詳情 »

三餐進食順序,你是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哪一種進食順序容易增加飽足感,或是導致肥胖?廣東人愛在吃飯前喝煲湯,老外也是先喝湯後吃飯。但是,一般人則是「吃飯皇帝大」,先吞口飯才重要。到底「用餐時要先吃飯,還是先喝湯?」兩者有差別嗎?先吃哪一種有助減肥? 進食以後,饑餓激素的分泌就會減少 先喝湯?還是先吃...

閱讀詳情 »

妳私密處的翅膀長得美不美呢?由於形狀的關係,女生小陰唇常被比喻成「蝴蝶的翅膀」,一般人在活動時通常不會明顯感覺它的存在,但婦產科醫師提醒,如果發現經常有走路時拉褲底、性愛疼痛需喬姿勢等情況,可能代表小陰唇過長或太過肥厚了喔! 對女生來說,小陰唇是保護私密處的守門員。正常情況下,當雙腳併攏時,位於陰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