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心血管疾病免驚! 新型微創手術助90歲翁重生

心血管疾病免驚! 新型微創手術助90歲翁重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九十五歲的老翁,因腹部異常腫大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腹部有一顆主動脈瘤,隨時可能因破裂出血而喪命,但因年齡過大,無法承受傳統手術開刀前的全身麻醉,改為施以安全性更高僅需局部麻醉,且止血時間僅需三分鐘的新型主動脈微創手術,才讓老翁撿回一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安南醫院心臟胸腔外科暨週邊血管主任陳偉華表示,過去在治療胸腹主動脈瘤時,需在胸腔或腹部切開一道20公分左右的切口,將主動脈瘤切除後,以人工血管縫合取代原先病變的血管,患者須接受深度麻醉,如上述案例年齡的病人,是無法接受傳統開刀手術,只能使用藥物治療。傳統手術的手術時間較長,恢復期也較久,常須住院半個月以上,對患者家屬而言,動輒一兩個月的病床費用,與照護心力上都是極大的負擔。

「『新型微創手術』可大幅縮短患者術後恢復時間!」陳偉華醫師提及,在他多達兩千例的心血管手術經驗中,導管手術雖然已能大幅改善傳統手術所帶來的併發症,並縮短住院期,但過去導管手術使用加壓式止血法,並未真正的將傷口閉合,仍有傷口感染及滲血的風險,而新型微創手術使用縫線式止血器止血,時間僅需三分鐘,傷口微小,且不需靜置平躺,觀察兩小時即可出院,減少導管病患留院時間達四小時以上。

對於胸腹主動脈瘤的威脅,陳偉華提醒,胸腹主動脈瘤患者多半為老年人,現今的新型微創手術,對於年齡較長的病人來說是更為適合的手術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安南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已有數十位高達九十歲病患施行手術,建議年滿65歲以上,且有高血壓、抽菸、慢性阻塞性肺病、粥狀動脈硬化及周邊動脈疾病,或有家族病史的男性,定期做理學檢查及腹部超音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延誤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655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猝死可不是老年人的專利!二十歲的小雲(化名)前在家中昏倒,家人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立即施以心肺復甦術(CPR),當緊急醫療技術員一到,立刻裝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進行除顫,幸好送診途中就已恢復意識。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李易達醫師表示,如有心悸、胸悶、喘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幫助病患減緩疼痛,獲得完整照護,臺中榮總麻醉部成立無痛醫院專案小組,透過完整活動計畫,針對門診病人實施疼痛評估、教育與止痛;院長許惠恒指出,無痛醫院專案小組是由多科系模式所設立的疼痛整合門診,可望能使病患獲得完善的止痛照護品質,並落實無痛醫院的目的。長年飽受術後疼痛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嬰兒型血管瘤好發於頭頸部,女孩比男孩容易發生,因外觀鮮紅奪目,也被叫做「草莓血管瘤」。經常有年輕爸媽,滿面愁容地帶著剛出生的嬰兒來到診間,指著孩子眼頭上,小小的血管瘤,詢問醫師會不會影響小孩子的健康與未來?成大醫院整形外科陳思翰醫師表示,只要按照治療三部曲,依序以藥物、...

閱讀詳情 »

名主持人賀一航、資深演員馬如龍相繼罹癌病逝,令各界惋惜。傳聞賀一航8年前曾手術切除大腸癌,但為維持生活品質而拒絕後續化療,改尋求民俗療法,可能也沒有固定回醫院追蹤,後來癌症轉移肺部,治療無效而死亡。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癌症除了單純性惡性腫瘤,還有1種是擴散轉移型的惡性腫瘤。由於癌細胞在體內,如果生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