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必看!中醫師告訴你的養身秘密!五個指南教你如何『出汗養生』!(歡迎分享)

在夏季,你常常健身卻依舊頭腦沉重,身體疲倦,甚至腸胃脆弱嗎?如果是這樣,或許你需要多些了解夏季該如何出汗。

  從中醫觀點看,這樣都是因為“陽氣鬱積在內無法宣發,進而形成寒濕”所致。

  有中醫師指出,夏天大家躲在冷氣房裏圖涼爽,造成“陽氣未宣發,反而在體表生出寒氣”。

  因為一分寒氣,常伴有一分濕氣,體內聚集的濕氣沒有排出去,在體表就會形成皮膚水腫,或長濕疹、發癢;

  在關節處會造成四肢酸痛;

  在腸胃道會形成吸收不良的問題,久而久之則會造成營養不良,常常覺得身體沉重,甚至睡了很久也有睡不飽的感覺;

  因為陽虛(陽氣不升發),頭腦所需要的能量無法向上供應,所以會思緒不清、頭腦不清醒。

  為什麼要重視“出汗”?

  從西醫看,出汗的生理功能只是用來“調節體溫”,因為流汗後,皮膚溫度平均可降低攝氏4度左右。

  然而中醫自古就有“出汗養生治病”之說,例如喝粥出汗、運動發汗、熱水泡腳發汗等,甚至認為出汗可以通經活絡,疏通血脈。一些中醫師依據出汗的時間與狀況,還可以判定身體的健康與否。

  按照中醫學說,夏天出汗,是給人體提供了最好的“除濕”機會

  經過了秋天的涼、冬天的寒、春天的濕,身體陽氣已被壓抑了半年以上,累積許多寒氣、濕氣。所以應該在夏天時,透過適當的運動,身體體表的溫度上升、正確發汗,讓末梢的微迴圈打開,幫助體內排出這些寒與濕。

  西方科學家最近也發現:在每個汗腺內均存在免疫球蛋白A,這種物質能阻止外界細菌和病毒從汗腺進入人體,出汗可以清洗毛孔,排出體內的鉛、鍶等致癌物質和其他有毒物質及廢物。

  夏日實用出汗指南

  一、蒸蒸出汗,但不可淋漓

  中醫認為正常出汗應該是“蒸蒸汗出,不可汗出淋漓”。也就是說:可以看到汗珠,卻不能讓汗像下雨一樣地流。不論冬、夏,完全不活動或是輕微活動下,出太多或太少汗都不好。

  太多汗

  1、自汗:白天不自覺地出一身汗。

  原因:“實氣太旺”或“陽氣過虛”、“元氣虛弱”。

  治療:“實氣太旺”,宜飲食清淡,或吃些西瓜、水梨等食物。

  “陽氣虛”,要用補氣的藥,像是人參、粉光參等。

  2、盜汗:晚上睡著了才出汗,醒了就不會出汗。

  原因:體內的陰液不足。

  治療:服用“當歸六黃湯”,或是吃點滋陰降火的藥,像是知母、黃柏、黃連等。

  更年期婦女可以吃點山藥、野葛根、蝦與牡蠣等食物。

  緊張、壓力大的人,可以用點菊花、牡丹皮、知母等藥材。

  太少或不出汗

  原因:

  1、外寒─天氣或環境寒冷所致。

  2、內寒─人體陽虛而無力發汗。

  治療:適度吃一些“辛味藥”,讓人體的“陽氣”宣發。

  二、夏天的“正常出汗”法

  此外,中醫養生理論也講究“出汗要依照四時(季)做調整”:春夏養陽,可以運動出點汗。秋冬養陰,不宜過度運動,汗應該流少一點。

  從“正常出汗”及養生的觀點來看,建議夏天最適合運動的時間是早上5~7點,太陽才剛出來的時候,以及下午3~7點陽氣開始轉弱的時候最佳。

  而在運動出汗之後,一要調整呼吸,吸氣吸到腳底,吐氣吐到頭頂,且速度要慢,最好能到每分鐘呼吸6次,甚至是一個呼吸迴圈達半分鐘;二是不要馬上喝太多水。

  三、由出汗自測健康

  中醫認為,從一個人出汗的時間、部位、氣味及顏色,都可以看出身體異常的端倪。

  1、出汗時間:白天不正常出汗屬於“陽虛自汗”;晚上不正常出汗屬於“陰虛盜汗”。

  2、出汗部位:“頭汗”過多可能是脾胃有濕熱,或暴飲暴食後的“積食”;老人及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多半是因為氣虛所致。

  “手足心多汗”多半是陰虛,也可能是胃熱或熱症。

  “心窩、胸口多汗”多半是因為思慮過度所導致的“心脾虛弱”。

  3、汗的氣味:汗味腥臭多與熱證或濕熱有關,一般屬於“肝熱”。

  4、汗的顏色:黃汗、紅汗或黑汗分別代表身體不健康的徵兆。

  四、出汗過多如何預防中暑?

  夏天要流汗才算健康,但是流汗過多,造成陽氣太過消散,也對身體不好,甚至脫水、休克。

  所以預防中暑(濕熱未散)格外重要,如果在夏天有較大的運動量,或較長時間曬太陽之前,建議先吃些生脈飲,或補中益氣湯。

  而吃些西瓜、絲瓜及蓮藕加牛奶等飲料,也是不錯的夏天保健飲料。不過,體質或腸胃過於虛寒的人,以及婦女月經期間不宜吃西瓜。

  五、夏天正確吹冷氣的方法

  1、溫度:一般在攝氏26~28度最佳。陽氣盛的年輕人或小孩,冷氣的溫度可以再調低一些。但年紀大、陽氣虛的人,則溫度不宜太低。

  2、穿著: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穿著薄的長袖、長褲。

  3、其他禁忌:

  避免頻繁進出室內外。

  出完汗先擦乾再進入冷氣房。

  避免在冷氣房中運動、吃麻辣鍋引發出汗,造成陽氣虛衰,無法產生抵抗力與迴圈力來保護人體。也不要在冷氣房吃冰冷的食物、飲料,在體內產生寒氣,使得陽氣被過度壓抑。

  4、時間:每天至少開窗1小時,讓空氣充分流通,避免孳生病菌及黴菌。

 

歡迎分享~~~~~~~~~~~~~~~~~

 

其他閱讀:

小編大推薦看這篇!

資深營養師推薦!太完美了….

最強的排毒食物,吃了皮膚馬上變好!(歡迎分享)

點我看更多>>>>

http://www.life.com.tw/?app=view&no=144100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今新增4例本土案例、3例境外移入、新增3例死亡,創下這波本土社區感染疫情爆發以來,單日新增最低紀錄。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病例越來越穩定,希望疫調更精準、疫情控制更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貼文指出,醫院內部討論Delta,結論為「疫情應該會在1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口腔癌為我國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之ㄧ,在男性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名。依據衛生福利部109年死因統計和國民健康署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超過3千國人死於口腔癌、8千多人診斷為口腔癌。預防口腔癌的發生,除避免接觸菸、檳榔及飲酒等危險因子外,有菸檳行為者,定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罹患多年糖尿病的80歲林女士,長期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一年多前開始覺得雙手麻木,並伴隨肩頸痠痛,於是前往醫院檢查,醫師診斷為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病變,另外磁振造影(MRI)檢查發現其頸椎椎管狹窄(spinal stenosis),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其家人考量林女士年紀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就是愛作怪!1名美髮師喜歡染髮,除了常見的咖啡色、小麥色,也將會將頭髮染成金色、紫色,時髦新潮。但日前染髮後,頭皮發癢,沒多久竟顏面腫脹,有如豬頭一般,至皮膚科門診尋求協助,確診為接觸性皮膚炎。 黑變淺色傷頭皮 漂髮需要2劑脫染劑 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中老年人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