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愛與謙卑的力量|江宜樺

愛與謙卑的力量

江宜樺/行政院院長

這本書,清楚地勾勒出,四、五十那個民生物資及醫療資源都極度缺乏、動蕩不安的年代裡,在福爾摩沙——這個美麗之島,所上演的真實拯救生命的故事。

曾經,有許多外籍友人因著使命的召喚,來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島,深耕這塊土地,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照拂漢生病(痲瘋病)、肺結核、小兒麻痺症患者的身心靈,無所畏懼,不但免除患者對疾病所產生的恐懼與痛苦,也為枯竭的心靈注入新生,使他們重拾笑容。畢嘉士醫師就是其中一位。

我們在畢嘉士醫師身上看見愛與謙卑的力量, 他不只是個愛人如己的傳愛使者,更是創辦屏東基督教醫院、勝利之家及肺結核病童療養院的關鍵人物,為南台灣偏鄉的公共衛生、醫療與復健照護,奠下厚實的根基,無論是引進小兒麻痺疫苗、輔具支架製造技術、脊椎側灣手術或是肺結核病童療養院的設立等,種種困難,都因他和許多傳道人的堅持,為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付出心力,讓我們得以享有今日的平安。

但這些廣為世人所傳頌的貢獻,畢嘉士醫師從未自我誇耀,反而謙卑感謝在臺灣所經歷的種種,讓他有機會領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不快樂的人是因為關心自己太多。」這是畢嘉士醫師說的。畢嘉士醫師的青壯歲月都奉獻給臺灣,病友們對畢嘉士醫師是無限的感激和崇敬,畢嘉士醫師卻跟病友不斷道謝。這樣高尚的品格,令人感佩不已。

畢嘉士醫師經常利用週末假日帶著醫護人員兵分多路,前往偏遠的山地部落展開免費醫療服務,清晨跋山涉水走一天崎嶇山路,義診一、兩天後又披星戴月趕路下山,且經常要揹著重症病患下山就醫。畢嘉士醫師在臺灣行醫三十年,讓許多絕望的痲瘋病患再次體察人間有愛,也讓深山的原住民朋友知曉自己是上帝關愛的兒女,更幫助來自全臺各地一萬多名小兒麻痺患者揮別爬行的命運。其無私的奉獻,對臺灣醫療的付出,讓他在民國八十六年榮獲第七屆醫療奉獻獎。

很多人都說畢嘉士醫師是上帝派來人間的歡喜使者,無數因病殘缺的人,都因為他重拾了活下去的尊嚴與希望,我相信,凡是接受過畢嘉士醫師照顧的人,必能真切地感受到「在死亡處遇見生命,在黑暗處看見光明」的奇妙經歷。

疾病帶給人民劇痛,而畢嘉士醫師的愛卻激發臺灣社會及民眾的生命力,也啟動臺灣醫療資源的改變。讓我們一同領略畢嘉士醫師與師母——卡莉女士,在臺灣散播光熱與愛的生命故事、學習他們「對受苦難者永不離棄」的精神、學習他們「把別人不要的病人捧在手心呵護」的胸懷,盡其所能去看顧毎一個生命的尊嚴。

 

本文為《奇醫恩典:台灣之友.挪威醫生畢嘉士》推薦序

 

【最新消息】

●10/27台北信義誠品,由暢銷作家 王文華主持,畢嘉士 醫師、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主講「改變世界的新力量」,現在馬上報名去>>>

歡迎加入天下讀者俱樂部

愛與謙卑的力量|江宜樺

 

 

是上帝的召喚,他遠渡重洋來到台灣,他的眼裡沒有自己,愛與付出,是他的使命。 從挪威到台灣、從平地到偏鄉、從痲瘋病到小兒麻痺病患, 不論貧富貴賤,他都無私奉獻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他民國四十三年來到台灣,在台行醫超過三十年,是屏東的榮譽縣民,為終結台灣的痲瘋病、肺結核,尤其小兒痲痺症做出極大的貢獻,是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友」。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一個挪威醫生在世界與台灣的行醫故事,更探索醫學倫理與人心中善與謙卑的力量,他對生命尊嚴的熱情,令人感動。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想用有趣的故事來取悅讀者。而是要與讀者分享來自挪威斯塔萬格(Stavanger)一位少年的故事,這個羞怯的小夥子出身貧寒,但他把在基督徒聚會時聽到的話,銘記在心;他夢想著要對抗社會的不公,同時傳播基督耶穌的福音。

「事實上,我真的不是一個「英雄」,我有我的短處,這一生中我做過的傻事也不少。我決定將我的故事告訴本書的作者,因為我希望這個經歷能激勵人們,為宣教與醫療領域的工作投入更多的努力。我知道,現在有許多人在追尋更深層的價值。或許我自身的經歷,可以在他們尋找正確方向時,提供一些參考。」--- 畢嘉士

對人們展現愛並提供幫助,可以打開人們的心門。同時,人們也會開始對超越自身的這個力量產生期盼,這個力量足以充實他們的冀望與生命。

 

【內容介紹】

是上帝的召喚,他遠渡重洋來到台灣,
他的眼裡沒有自己,愛與付出,是他的使命。 
從挪威到台灣、從平地到偏鄉、從痲瘋病到小兒麻痺病患,
不論貧富貴賤,他都無私奉獻認真對待每一個生命!

 他民國四十三年來到台灣,在台行醫超過三十年,是屏東的榮譽縣民,為終結台灣的痲瘋病、肺結核,尤其小兒痲痺症做出極大的貢獻,是名符其實的「台灣之友」。

這本書不只是關於一個挪威醫生在世界與台灣的行醫故事,更探索醫學倫理與人心中善與謙卑的力量,他對生命尊嚴的熱情,令人感動。

這本書的目的不是想用有趣的故事來取悅讀者。而是要與讀者分享來自挪威斯塔萬格(Stavanger)一位少年的故事,這個羞怯的小夥子出身貧寒,但他把在基督徒聚會時聽到的話,銘記在心;他夢想著要對抗社會的不公,同時傳播基督耶穌的福音。

「事實上,我真的不是一個「英雄」,我有我的短處,這一生中我做過的傻事也不少。我決定將我的故事告訴本書的作者,因為我希望這個經歷能激勵人們,為宣教與醫療領域的工作投入更多的努力。我知道,現在有許多人在追尋更深層的價值。或許我自身的經歷,可以在他們尋找正確方向時,提供一些參考。」--- 畢嘉士

對人們展現愛並提供幫助,可以打開人們的心門。同時,人們也會開始對超越自身的這個力量產生期盼,這個力量足以充實他們的冀望與生命。

愛與謙卑的力量|江宜樺 

畢嘉士簡介:

此書為歐拉夫.畢嘉士(Olav Bjørgaas)的人生故事。他是挪威人,1926年生,少年時就立志要以行動展現對人的關愛,故前往荷蘭學醫,成為挪威協力差會(Norwegian Mission Alliance)的醫療宣教士。民國四十三年與妻子渡海來台,先到樂生療養院照顧痲瘋病人。之後參與了屏東基督教醫院,與台灣第一個殘疾兒童中心「勝利之家」的創設。他在台灣照顧過數千名痲瘋病人、一萬多名小兒痲痺患者,不但引進疫苗與先進醫療技術,更為關懷患者的生命尊嚴而奔走奉獻超過三十年。他的大愛還遍及越南、玻利維亞、尼泊爾、海地等地。

在台灣,他是屏東的「榮譽縣民」、「外交之友」,也是「醫療奉獻獎」得主 ;在挪威,他獲得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Olav),表彰他在醫療宣教上的貢獻。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歡迎加入天下讀者俱樂部

 

 



相關推薦

請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到廟裡上香或是到教堂祈禱,結束後順便過個識別卡開始量血壓、血糖,不一會兒接到通知請你快去醫院複檢,原來剛剛檢查發現有些指數超標,該趕緊去看醫生了! 社區人群聚集處就是服務站 其實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是憑空想像,而是真的開始發生在你我周遭。在 2014 台北國際醫療展中,宏祥健康事...

閱讀詳情 »

耐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議題,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WHO)才呼籲各國應重視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否則人類將進入後抗生素時代。最近英國科學家發現一種攻擊抗藥性細菌的新方法,有機會解決無藥可醫的局面。 過去研究學者發現細菌的細胞外具有緊密的脂基(lipid-based)外膜,能做為防禦屏障,保護細菌免受人...

閱讀詳情 »

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研發一款智慧型眼鏡(Smart glasses),能幫助視力嚴重受損者辨別身旁的障礙物與人臉,減少行徑時發生碰撞的機會,並提升與人溝通交流時的互動性。 這款智慧型眼鏡的鏡框備有紅外線攝影鏡頭,內置微型電腦,可把鏡頭前的障礙物化為簡單線條投射在...

閱讀詳情 »

大腦為避免有毒物質通過血液進入腦中,在腦與血液中設有一層屏障,稱為「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這道由內皮細胞所築成的圍牆,能將大部份的物質隔絕在外,包括治療腫瘤的藥物。如何安全地打開與關閉這道屏障,使腦部病變的治療更有效,是神經科學家亟欲解決的難題。 多倫多新寧醫院研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