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持續哀傷超過6個月 建議求助專業醫師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小婷(化名)和哥哥從小相依為命,即使婚後也仍經常連絡;不料,半年前哥哥突然病逝,小婷日漸憔悴消瘦,情緒也容易不耐煩,甚至常常莫名哭泣、恐慌害怕、心跳及呼吸急促,獨自在家時要開燈才能入睡,求助醫師後,症狀才得到改善。醫師提醒民眾,若哀傷歷程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並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及人際互動,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羅時揚表示,該病患透過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協助,先以藥物改善失眠情形,並與心理師晤談,才發現病患因已出嫁身份,且礙於家族禮俗,連祭拜都不可行,因此非常遺憾與不捨,經由病患勇敢說出思念和不捨,現在已能慢慢恢復原本的正常生活。

羅時揚指出,一般人都會遭遇親人離開的衝擊,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哀傷反應,若是親人驟逝,更可能加強哀傷反應。一般來說哀傷反應分為4類,包括身體層面,出現呼吸急促有窒息感缺乏精力、失眠、食慾不振;行為層面,注意力不集中、社交退縮、坐立難安;情緒層面,異常沮喪、憤怒、無助感;認知層面,沉迷於過去回憶、感覺逝者仍在等幻覺。

羅時揚建議,哀傷期間可透過適當方法調適,如多與親人、朋友,以及相同興趣的人從事團體活動,適當讓自己忙碌,並多嘗試有趣的事,對自己好一點,可以幫助時間過得比較快。

羅時揚強調,每個人的哀傷反應都不同,哀傷歷程也沒有時間表,透過專業醫師協助,可幫助宣洩及處理各種複雜情緒,並重新審視親人過世帶來意義,進而重新為自己找到定位,走出哀傷的情緒。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853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賴以玲/整理】如果妳不容易受孕,或曾歷經1或多次流產,應該請醫師檢查,是否有以下4種容易忽略、但也容易治療的狀況:(1)維生素D不足、(2)甲狀腺功能低下、(3)乳糜瀉、(4)牙痛。它們都與不孕及流產有強烈關聯,其中任何1項都可能是妳治療計畫中的豬隊友。但其實一經矯正,很快就能還給妳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禪柔運動是一種結合瑜伽、太極拳、游泳、舞蹈等動作的運動,到底有多神奇?可舒緩肌肉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協調性和平衡度,以及改善關節靈活度,不僅如此,花蓮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簡婕表示,「禪柔運動不只是照顧身體、維持身材,更能全方位療癒身、心、靈。」而國際天后級歌手瑪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在疫苗接種方面,全國超過200萬人苦等第2劑莫德納疫苗,部分高鐵人員(第7類)闖關偷打第2劑,引起非議,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有此事,但人數不多,「等待接種第2劑莫德納的人的確有點心急,不過應該很快就會有好消息。」 許多屬高風險的第7類人員在施打第1劑莫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今(2)日新增10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本土及死亡案例,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有些接種兩劑疫苗,繼續戴口罩沒有意義。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到目前為止還是認為口罩是必要的條件」。 ▲10月2日新冠肺炎新增個案與死亡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何時才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