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紅麴產品易受污染 民眾食用需謹慎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為求養生,國內近幾年來,興起一股紅色食品風潮,包括紅麴、紅薏仁、紅麴米等食品大受歡迎。不過,食品藥物管理署抽驗發現,3件市售紅麴米、紅麴酵素錠、紅薏仁等產品被驗出過量橘黴素、黃麴毒素等致癌物質,民眾食用時,應提高警覺。

食藥署公布102年度最新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稽查人員在4至6月份共抽驗食品163件,結果有3件不符合規定,轄區衛生局都下令回收、銷毀。

違規品項包括,彰化縣田尾鄉羅姓廠商自製「紅麴米(散裝)」檢出橘黴素10.6ppm,超出法規標準的5ppm以下,目前已無貯存、製造或販售。

宜蘭甲好生物科技公司「紅麴酵素錠」則檢出橘黴素4.9ppm,超過標準的2ppm以下,該產品屬於試產樣品,尚未對外販售,衛生局已銷毀違規3瓶共180錠。

另外,台北市華順貿易公司從泰國進口的「紅薏仁」被檢出總黃麴毒素15.2ppb,超過標準10ppb以下,該批進口3000公斤全數依法回收、銷毀。

毒物學學會發言人、台大醫院腎臟科醫師姜至剛表示,橘黴素和總黃麴毒素都具肝腎毒性,長期食用累積,恐影響肝功能異常、腎臟衰竭。肝炎患者如長期食用總黃麴毒素,還可能導致肝腫瘤、肝硬化。

姜至剛建議,民眾在挑選類似產品時,最好挑選包裝完整的小份量的製品,只要開封,就應趕快吃完。如果吃不完,務必儲存在冰箱,以延長保存期限。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潘志寬表示,紅麴類食品製造過程中容易被雜菌、致癌菌污染,所幸這次不合格產品所含毒素相當微量,且都已下架回收,民眾不用擔心。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854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許多人常在無意間發現自己身上長了一顆一顆的小肉芽,這時千萬別用民間流傳的方法處理,以免造成更多的麻煩!皮膚科醫師表示,這些小肉芽只是單純美觀問題,其實對於人體並無傷害,若想要去除的話,目前最常見的治療方式為雷射以及電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潘企岳醫師表示,凸出皮...

閱讀詳情 »

☞ 神奇的一分鐘治療法   這麼多年過來,深刻感受到什麼都不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身體健康,自己在乎的人身體健康了,才是最重要的~~~~   1、一分鐘止咳:用大拇指的指關節壓雙側大腦的角孫穴一分鐘,咳嗽立止。     2、一分鐘止喘:用力按壓雙側太...

閱讀詳情 »

  導語:卵巢是女性保持青春的源泉,不少女性花費心思保養,卻仍可能會在無形之中傷害到卵巢,其中包括一些被忽視的惡習。一、久坐不動最傷卵巢 專家建議:辦公室女性每天至少活動30分鐘。 1、坐公共汽車上下班時提前兩站下車步行。2、上樓時不乘電梯,走樓梯。3、工作一個小時後站起來適當活動一下。4...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