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搶救受虐兒少!找出潛在危險因子,孩子不應被這樣對待,必須這樣幫助...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搶救受虐兒少!找出潛在危險因子,孩子不應被這樣對待,必須這樣幫助...

社會複雜、家庭環境更複雜!近年來,兒少虐待的案例越來越多,2004年通報的案例不到8000,而2015則有5萬6則通報案件,10年間竟成長7倍!兒童權益抬頭,越來越多人開始正視父母親權的行使是否妥當,兒童受到越多保護,也是通報案件增加的原因之一。

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根據統計,民國104年共有53,860件 兒少虐待案件被通報,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疑似受虐兒少產生,且施虐者大部分是兒少的主要照顧者,包括父母、保母或親戚,其中父母為施虐者之案件高達6成 。

值得關注的是,有高達4成 的施虐者缺乏親職教育知識,由此深知,受虐兒少若未受到妥善的照護,未來可能轉變成為施虐者,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造成龐大的社會成本支出。

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易受虐

臺灣兒科醫學會黃璟隆理事長說明,施虐者比較常見的因素,大概都是同居、毒癮、藥癮、失業、從小被受虐者,而受虐者大多是弱勢中的弱勢,包括智障、心障、殘障、肢體不健全、自閉等,而兒少虐待的形式包括疏忽、身體虐待、性虐待,以及精神虐待等。

受虐兒少的照顧者可歸納出某些共同的危險因子,包括:長期親子關係不佳、婚姻關係紊亂、失業、酒癮、藥癮,或是擁有「不打不成器」的想法,造成長期施虐,甚至棄養。

「幫孩子說話」 脫離險境

黃璟隆理事長表示,大部分的受虐兒少送醫後,沒有辦法清楚說明受傷的原因,甚至為了保護施虐者而選擇隱瞞,而年紀小的孩童無法像成人一樣,能清楚地指認加害人,導致第一線醫事人員時常無法得知受傷的確切原因。

對此,第一線接觸受虐兒少的醫事人員,扮演著兒虐通報流程的重要角色,「幫孩子說話」,脫離險境!兒少保護小組團隊是由各科醫師、護理師、個管師、社工員、營養師等所組成,為提升醫事人員的專業知識,醫事人員可以透過線上網頁、傳真、撥打專線113,或是聯繫當地主管機關社工員評估輔導。

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 避免更多受虐兒少

黃璟隆理事長呼籲,兒少虐待目前無法有實際數量上的減少,只能盡力做,盡量讓傷害減到最低,最重要的不僅是提供完善的照護,更重要的是要找出潛在的危險因子,即時介入、輔導,避免更多受虐兒少的產生,造成遺憾。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近年來隨機殺人事件一再發生,台北市昨日發生的無故殺童案件,殘忍奪去無辜兒童的生存權,同時也點燃全台人民的憤怒。台灣兒科醫學會代表所有兒科醫師,對這類事件強烈譴責,並呼籲政府決策與行政部門,均應以此為鑑,積極行動以避免這類憾事再度發生。 台灣兒科醫學會聲明全文如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清明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其中一節,此時正是萬物滋長的時節,花卉草木生長於一片氣清景明的氣氛中。古代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人民不准升火,只吃冷食,此習俗也延續至今,民眾在清明節當天效法古人,從市場買薄麵皮,包裹當季的蔬菜及豆干與豬肉等食材成捲做成「潤餅」,...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患者關節退化,要是聽到醫師說要開刀「換關節」,通常會怕到說不要,甚至忍隱長年劇痛也不願意挨刀。日前一名80歲的莊姓阿嬤, 10多年前在送貨途中,不慎連人帶車跌倒,膝蓋從此痠痛不適,直到去年,痛到難以忍受決定要換「膝關節」,又想到自己79歲,忌諱中國習俗的「9」...

閱讀詳情 »

古今中外,因小失大的例子信手拈來,小則當做教訓,大則要賠上一輩子去彌補! 很重要的一點一定要記住:人的身體健康是不可逆的!尤其是不在一開始好解決的時候治療,等到嚴重起來真的就勞心傷財,而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每天吃飯都會用到的口腔保健啦!圖片來源:http://giphy.com/gifs/react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