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收假難收心? 醫:先從小處開始調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年假結束不久,許多民眾開工以來,常覺得意興闌珊、精神不濟,面對接踵而至的業務,甚至感到焦慮、煩悶、很難靜下心來處理。精神科醫師指出,「收假症候群」是生活連續性中斷後的一種適應不良現象,建議大家可從小處著手,慢慢找回生活節奏。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洪敬倫表示,事實上,精神醫學中並沒有「收假症候群」這個診斷,然而,面對長假結束,確實有不少人適應不良。因此,仿照精神疾病診斷準則的架構,列舉了幾項「收假症候群」的可能症狀。

洪敬倫醫師指出,如果在假期結束後,會感到強烈的失落、沮喪與焦慮;或是會不斷回想假期時光的美好畫面;無法專注於眼前工作,甚至對工作產生厭惡與倦怠感;因為假期時生活作息大幅改變,導致收假後轉換困難,產生失眠、疲勞等症狀;甚至會不斷質疑自己目前生活與工作的意義、打算大幅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上述5項症狀中,符合3項以上,且持續時間超過兩週,自己感到十分苦惱,或已對個人工作、人際、社會功能造成顯著影響,就可能罹患「收假症候群」。

由於「收假症候群」目前仍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方式;因此,洪敬倫醫師建議大家,可先做心理建設,告訴自己,再美好的經驗也有結束的一天,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為身心充飽電力,也創造了許多珍貴的回憶。許多人常習慣把例行生活與假期對比,感嘆兩者的落差,其實,只要細心觀察並體驗當下時刻,就會發現每一天的經驗都有嶄新的一面。

此外,收假常伴隨著許多勞務與責任,洪敬倫醫師也建議民眾,可分階段逐步回復各項事務的執行層面,讓自己不要一下子就負擔過重,慢慢上手。而生活的平穩也有賴身心節律的規則性,藉由固定的工作、運動與睡眠時間,可以讓自己更有效率地回歸生活的常態。

洪敬倫醫師也強調,面對「收假症候群」,預防勝於治療,倘若發現自己假期過後總難以收心,建議在下次放假時,應保持幾項平日例行活動,適當放鬆、避免過度「放縱」,並在收假前兩天空出一點時間整理心情規劃工作,如此或許就可降低罹患「收假症候群」的機率!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3434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咖啡免費添加燕麥奶!最近燕麥奶當紅,成為時下流行的健康飲品,不過,真有這麼神奇嗎?營養師提醒,燕麥奶屬於「全穀雜糧類」,主要成分為澱粉(碳水化合物),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但含鈣量少,且蛋白質不多,如想補鈣、蛋白質,還是應該選擇牛奶。 國人常喝的3大健康飲品 燕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硬皮病為自體免疫疾病,依症狀侵犯範圍可分為局限性及全身性,局限性硬皮病指皮膚病變局限於肢體末端,全身性硬皮病病變範圍則遍及全身,未及時就醫控制恐引發多種器官併發症,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肺部病變。早期症狀不明顯 多數患者器官病變才就醫台大醫院免疫風濕過敏科主任謝松洲表示,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皮膚科醫學會攜手台灣乾癬協會,針對常見慢性病「乾癬」,推出4種醫病共享決策工具,包含生物製劑說明衛教單張、治療衛教工具書與兩支衛教影片,幫助乾癬主動瞭解治療目標、方式,與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有機會達到病灶「清零」。疫情影響患者回診追蹤,臨床看到不少中重度患者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白內障是老人的專利嗎?其實不然。由於3C產品氾濫、使用度高,造成不少超過500度的「高度近視」,提高白內障發生率,根據健保署資料統計,2018年有115萬多人因白內障就醫,其中50歲以下年輕患者越來越多,知名眼科診所院長王孟祺表示,門診中曾出現20多歲就罹患早發性白內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