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併發症多 須追蹤到五歲

早產兒併發症多 須追蹤到五歲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根據早產兒基金會統計,出生體重低於1500公克早產兒或有特殊合併症的早產兒,比一般足月兒在認知與動作發展上較易發生遲緩情形。醫師建議,早產兒由於併發症多,因此須定期回診追蹤直到5歲,以期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
媽媽懷孕週數越短 早產兒併發症機率越大
早產兒未能足月生產,器官多尚未成熟,進而容易出現併發症,包括腦室內出血、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症、視網膜病變、聽力受損、慢性肺部疾病、開放性動脈導管、壞死性腸炎等;而且,媽媽懷孕週數越短,早產兒發生這些問題的機率就越大。
發育不完全 須在加護病房治療
新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早產兒由於發育尚未完全,因此極易出現併發症;而且早產兒因為呼吸道的力量不夠,需要使用呼吸器,以及腸胃道也無法喝奶,而需要打點滴提供營養,這都必須要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體重不足二公斤需住保溫箱
只要準媽咪在懷孕未滿37週生產的嬰兒,就算是早產兒,然而,還會依據嬰兒的體重來看是否需要住保溫箱;陳怡伶醫師指出,通常新生兒體重未達二公斤,就需要住保溫箱,直到寶寶體重達2200-2300公克,才會讓媽媽帶回家。至於新生兒回家之後,仍需要定期回診追蹤,一直要追蹤到五歲,必須長期觀察其生長狀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9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精準醫療刮旋風 看基因決定標靶治療精準醫療成為各國醫學重點,其中癌症治療臨床應用逐漸普及,揮別傳統一體適用的治療策略,為患者量身打造療法及藥物,例如標靶治療,就是看準特定癌症基因標的作用,為病人找出最有效益且副作用最小的治療方式。國衛院癌症研究所所長暨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許多女性乾癬患者不敢懷孕生子,不只擔心用藥問題,更擔心疾病是否會遺傳。36歲的吳小姐就屬於這種案例,生完大寶之後,病情反覆,因為懷孕期間需要停藥,她沒有信心與病情相處,一直猶豫要不要生第二胎。所幸在醫師、家人鼓勵下,鼓起勇氣再生二寶,備孕到懷孕期間原本的藥物都停用,僅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許多人開始忙著大掃除迎接農曆新年,但打掃時可得多注意,一不小心恐誘發媽媽手!安南醫院骨科方啟榮醫師指出,媽媽手其實就是狄奎凡氏症,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不限於媽媽才會發生,包括工作需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操作鍵盤、握筆、使用手機的3C拇指族等都是高危險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肌少症在台灣已被視為疾病看待,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也因此肌少症議題逐漸被各界重視。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楊育菱物理治療師指出,老人因老化導致身體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時,且伴隨活動量降低,甚至活動功能變差就為肌少症所引起,嚴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