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雙腳無力當心是肌少症惹禍! 治療師揭關鍵預防3招

雙腳無力當心是肌少症惹禍! 治療師揭關鍵預防3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肌少症在台灣已被視為疾病看待,國發會推估,台灣將在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老化速度甚至遠快於日本,也因此肌少症議題逐漸被各界重視。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楊育菱物理治療師指出,老人因老化導致身體肌肉量減少、肌力減弱時,且伴隨活動量降低,甚至活動功能變差就為肌少症所引起,嚴重時不僅會造成失能,也恐增加死亡風險,不得輕忽嚴重性。

70歲嬤雙腳易無力 原來肌少症惹禍

一名70歲阿嬤,因肌少症造成肌力下降,無法長時間行走,導致與家人出遊時,在景點走個十分鐘就感到雙腳無力,讓阿嬤擔心掃了家人旅遊興致。楊育菱物理治療師指出,其實要預防或治療肌少症,可從營養、藥物以及運動等三種方式開始著手,以降低肌少症帶來的傷害。

每天攝取足夠蛋白質 降低肌少症發生率

楊育菱物理治療師解釋,在營養方面,建議每天要攝取1.2至1.5g/kg的蛋白質,像是牛奶、黃豆、花生、雞肉等皆可分在三餐,以攝取含有白胺酸的蛋白質;此外,也可多吃鮭魚、鮪魚或起司、蛋黃等,或含抗氧化物質的蔬菜、水果,補充足夠的營養。

遠離肌少症 從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座起 

至於在藥物上,目前臨床上有一種常用的降血壓藥,不僅具有增加肌肉組織,也能幫助改善生理作用,但使用藥物時要多注意,建議不使用含有生長激素、男性荷爾蒙、女性荷爾蒙等藥物較佳,最後在運動部分,包括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阻抗性運動,都屬於預防肌少症較佳的玉棟方式。

楊育菱物理治療師強調,運動建議每週至少三次且每次至少30分鐘,但要注意運動時應考量自己的體力,建議以可耐受的低強度運動開始,慢慢增加運動時間與強度,才能避免造成身體傷害。

【延伸閱讀】

不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車隊推「行動AED」撐起全民急救網

 B肝藥不能亂停! 醫:半數以上患者恐復發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9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醫師,我下巴的關節會痛,咬東西很吃力。」王小姐蹙起眉頭抱怨,「這幾天連頭都跟著痛。」醫師仔細檢查過後問,「你的小臼齒掉多久了?」 「好像2…3年了吧。」王小姐努力回想,「那時候蛀牙比較厲害,只好整顆拔掉,本來有打算要後續處理,但是工作一忙就耽擱了。」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期氣溫炎熱難耐,連日高溫導致中暑病人飆升增加,,其中不乏穿著完整防護且大量活動在第一線防疫的工作人員,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急診科游秉勳主任表示,若中暑超過40℃且未獲得即時妥善的醫療救護恐致命,把握「急救3快原則」快速發現、快速降溫、快速送醫,避免導致嚴重熱傷害。嚴重中暑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1名8歲的陳小妹因發燒腹痛,合併全身冒冷汗送往急診,問診時突發痙攣發作後昏厥,當下失去呼吸心跳,在急救後仍無生命跡象,最後在葉克膜緊急放置下,終於恢復穩定心跳呼吸,轉送台北台大兒童醫院後繼續治療,最後撤除葉克膜順利出院。然而造成如此可怕的病程,就是兒科急診醫師人人聞風...

閱讀詳情 »

子宮肌瘤是子宮最常見的腫瘤,估計35歲以上的婦女,至少五分之一長有或大或小的肌瘤,40歲以上的婦女,五分之二以上的人有子宮肌瘤,其中不少人根本沒有症狀。中醫師周宗翰分享,在門診中評估需不需要開刀或轉診西醫做更進一步的檢查,主要關鍵是看症狀而定,而不是肌瘤的大小。其中最先要幫患者排除的就是是否有子宮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