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有傷口快用優碘!? 醫:錯誤迷思

有傷口快用優碘!? 醫:錯誤迷思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民國101年約有153萬人是因開放性傷口及血管損傷而就醫,不少患者的傷口出院後都得自行換藥,但到底該怎麼處理呢?醫師指出,很多人對於傷口處理的程序及保護傷口的概念,常抱有許多錯誤迷思;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用優碘消毒」了!

振興醫院整形外科主任陳綱華表示,有傷口也不一定要用優碘消毒,因為消毒水,不管是雙氧水、優碘還是碘酒,都會破壞肉芽組織,減少白血球活性、降低皮膚細胞的再生能力,進而造成皮膚的傷害,延遲傷口癒合。因此,如果一定要用優碘,正確的傷口處理方式應該是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再用優碘或雙氧水消毒,接著再以生理食鹽水沖掉優碘和雙氧水,最後才是敷料蓋住傷口。

為什麼要這麼麻煩?陳綱華解釋,這是因為不管是優碘還是碘酒,都容易造成色素沉澱,導致傷口癒後暗沉留疤。且這類產品因刺激性往往很高,不少民眾在使用後,反而會造成過敏等問題。因此,一般建議在使用完優碘、碘酒或雙氧水後,應以「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再進行包紮。

至於為何要使用「生理食鹽水」、而非乾淨的水?陳綱華說,這是因為生理食鹽水是屬於等張溶液,而水是屬於低張溶液。若用水沖洗傷口,水便容易滲透進傷口裡面;由於人體細胞中含有些許鹽分,會在此時吸收水分,造成細胞脹破,這也是為何每當皮膚有傷口時,用水沖洗會有如此腫脹疼痛的感覺。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061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整理報導】冬季是大家放膽吃的時節,歐洲的冬季黑夜漫長,需要吃聖誕大餐、感恩節大餐讓自己Chill一下,而台灣人也喜歡在濕冷的冬季吃火鍋、麻油雞等湯品。韓國科學家朴容基所寫的《料理美味的科學:五星主廚無法解釋,權威科學家告訴你食物更好吃的幻變魔法》書中就特別分析,為何冬天會想大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長達九天春節假期,因有防疫顧慮,多數人選擇窩在家,滑手機、追劇就是打發時間的活動。臺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李信賢門診就曾有脖子肩膀痠痛、右手痠麻而求助案例,五十歲上班族孔小姐是因放假時長時間使用3C產品,加上姿勢不良情況,導致身體發生疼痛來抗議。低頭滑手機 易致頸部椎...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又多了一項讓孩子們出去玩的好理由。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學童的心血管健康與學業之間有很強的相關性;瑞士科學家在日內瓦對學童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發現心血管耐力和心理技能之間存在關聯,尤其是在數學和語言這方面,研究發表在《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48歲婦女,無抽菸、喝酒、吃檳榔等習慣,自已摸到左側頸部有一小小的腫塊,因無痛而不以為意,沒想到一個月後感覺腫塊好像持續變大而求診,經安排頭頸部超音波檢查合併細針抽吸發現是頸部淋巴轉移的癌症,隨後透過全身正子攝影和切片檢驗,確診左側扁桃腺癌。40歲以上易好發 多與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