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肺癌竟成痘痘人 標靶治療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一名罹患肺癌的55歲男子,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一個月後,臉上、頭頸部開始出現許多紅腫的小膿皰,腿部皮膚變得粗糙乾裂,連手指甲及腳指甲也發生甲溝炎,嚴重影響生活功能。所幸在服用口服抗生素和類固醇兩週後,症狀已大幅改善。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各種標靶治療藥物相繼問世,為癌症患者增添福音,然而,標靶藥物引起的皮膚毒性與副作用,卻也成為癌症患者急需面臨的重要議題。其中,最常引起皮膚反應的藥物就是表皮生長因子受器〈EGFR〉抑制劑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器〈VEGFR〉抑制劑了。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張首義醫師表示,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這類藥物可阻斷癌細胞生長路徑,使其萎縮、進而延緩病情惡化,常用於肺癌患者身上。研究發現,對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測試產生反應的患者,先使用此類標靶藥物、再進行化療,會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然而,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普遍都有紅腫、乾癢與黑色素沉澱等皮膚問題。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陳振豐醫師指出,約有6-8成的患者在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器抑制劑後,會產生丘疹、化膿、指甲變化、甲溝炎、皮膚乾燥、口腔黏膜發炎、毛髮質地與數量的改變等症狀。

張首義醫師說明,若患者在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有皮膚不適的症狀,主治醫師會協助調整劑量,減輕患者不適情形,但仍有約2成患者會需要藉由抗生素或類固醇等藥物改善。有趣的是,研究顯示,副作用愈大的患者,治療效果往往較好。

至於如何預防癌症治療引起的皮膚副作用?陳振豐醫師強調,防曬和保濕是患者居家照護的關鍵。提醒正接受標靶治療和化療的患者,洗澡水不要洗太熱或太冷,每天早晚都應擦拭乳液,保持皮膚潤澤,出門也務必做好防曬工作,避免皮膚狀況惡化。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540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鑑於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升溫,醫院亟需完善防疫措施做為抗疫後盾,台中扶輪社特別捐贈大里仁愛醫院一座戶外發燒篩檢站,雙方攜手對抗疫情,為民眾健康把關。此發燒篩檢站除了採用高規格負壓設備外,最獨特創舉為醫師採檢和病患各有不同獨立空間,X光檢驗亦是在室內拍攝影像,確保檢疫安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40歲L男事業有成,交遊廣闊,平時就有很多交際應酬活動,但是10多年前罹患乾癬和關節炎,吃藥後腎功能也不好,同時手腳和背部佈滿了大面積乾癬,變得不敢外出和別人互動,人際關係降到冰點,生活及事業自然大受影響;L男甚至在炎熱夏季還穿著厚重外套前來看診,深怕引起別人異樣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XLRS)是一種嚴重的視網膜退化遺傳疾病。其發病率約五千分之一至兩萬五千分之一,大部分都發生在十歲左右的男童,這個疾病會造成視網膜剝離而導致視力永久喪失。目前已經知道RS1基因突變是造成此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但現有的藥物基因治療方式,仍然出現病患治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高雄報導】台北市林森北路錢櫃KVT發生重大火災意外之後,喚醒民眾對於火場求生的重視,究竟在濃煙密布的火災現場該如何自救?《打火哥的30堂烈焰求生課》詳列火災現場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題,作者高雄市政府消防局股長蔡宗翰教導大家如何臨危不亂,如遇火災千萬不要照本能往外衝,若打開門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