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蕁麻疹 中醫調體質對症下藥

治療蕁麻疹 中醫調體質對症下藥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一位29歲的洪小姐,近半年來只要在較熱的環境,就容易全身發作膨疹、發癢,而且褲帶、內衣肩帶、襪子鬆緊帶等皮膚受壓的部分也會出現紅色膨疹,嚴重時會有眼腫、唇腫的情形,頻率約每2到3天發作一次。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總醫師王瑜婷表示,這類症狀被稱為「蕁麻疹」,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20%,女性好發率為男性到2~3倍。目前治療蕁麻疹,可透過中醫兼顧症狀控制與體質調理,達到治本之道。
蕁麻疹就是台語俗稱的「起清膜」,發作時皮膚會出現像是蚊子叮咬後膨起的疹塊,且疹塊會逐漸增加相互融合,伴有熱癢感。引起蕁麻疹的原因是由肥大細胞釋放抗組織胺,造成淺層真皮的血管擴張和血管通透性增加;若發生在真皮深層和皮下組織,就會出現血管性血腫,病人會有唇腫、目腫或手掌腫,嚴重者會出現喉頭水腫,導致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
蕁麻疹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在6周內因藥物、食物、感染等因子引起的過敏反應,為急性蕁麻疹;反覆發作超過6周者,屬於慢性蕁麻疹。約有4成5的慢性蕁麻疹起因於自體免疫問題,但約有7成的病人原因不明。根據台灣研究顯示,約有7成以上的慢性蕁麻疹病人,大多受長期心理壓力困擾,並有失眠問題。雖然蕁麻疹沒有感染性,但可發生在所有年齡層,台灣的盛行率約20%,且女性好發率為男性2到3倍。
治療部分,西藥臨床第一線為抗組織胺,第二線必要時會使用類固醇,但恐有治標不治本的問題。中醫角度認為,蕁麻疹的起因是素體體質有偏差、抗病能力差、氣血虛弱,因此受到外邪侵犯、飲食不當、情緒變動或抑鬱,造成體內陰陽氣血失調,應從調整體質做根本改善。生活中要避免急性蕁麻疹,應忌甲殼類海鮮、醃製品、堅果類等。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3122

相關推薦

撰文/Flora、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有人說:「女人是水做的。」因此,平常只要攝取足夠的水分,整個人就會顯得水嫩有光澤,其實,不分男女,想要有健康滑順的肌膚,保水、保濕就是一大重點。   使用乳液、乳霜與凡士林滋潤 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筱涵建議,平常洗完澡後,不要全身...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便祕,真的是一種「有苦說不出的感覺」。不僅容易感到腹脹、腹痛,長時間下來若沒有改善,也會進而引發各種腸道問題,不容小覷。如何從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預防且緩解便祕,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課題。 臺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糠榮誠,特別強調了以下3個方法,來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8歲的上班族鄧小姐出現間歇性腹部絞痛,以及反胃、嘔吐、腹瀉、畏寒症狀,掛急診發現開始略微脫水,經靜脈輸液、針劑治療改善。抽血檢驗呈現白血球略低、C-反應蛋白略微升高現象,可能是「諾羅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腸胃炎。冬季急診最常見諾羅病毒肆虐,不論大人、小孩都可能罹患,好發期將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赴不同院所看不同疾病 恐導致多重用藥臨床上,有患者在外院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後來因周邊動脈疾病住院治療,期間醫師更換其他抗凝血藥,但患者出院後又至外院門診看診,醫師並未注意藥品已更動,持續開立原先藥品,導致患者重複用藥現象;成大醫院藥劑部藥師鄭宇凱指出,主要因患者在不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