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全線標靶提升存活率

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 全線標靶提升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一名80多歲的老翁,3年前被診斷出有大腸直腸癌,沒想到術後兩個月又檢查出癌細胞轉移至肝臟,在醫師建議下,接受健保給付血管新生抑制劑標靶合併化療,穩定控制腫瘤後,今年3月手術順利成功切除肝轉移病灶,前後歷經將近10次化療,7月總算結束療程。
在台灣,大腸直腸癌連續七年蟬聯國人癌症排行榜之首,平均每35.1分鐘就有一名病例;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周斌指出,新診斷的大腸直腸癌患者中,每五位就有一人已經轉移,五年存活率僅11%,不過目前已有許多治療利器,能有效幫助延長轉疑性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存活率。
陳周斌進一步說明,治療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已有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等兩種,都能有助於延長存活率,目前在第一線包括血管新生抑制劑、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以及第三線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皆有健保給付,都能獲得不錯療效。
但若用對順序,則有機會可以使用到兩次健保標靶,幫助患者降低負擔;陳周斌提醒,有了全線標靶新式治療策略加上健保給付,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患者更應勇敢面對病情,和醫師仔細討論諮詢,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一定能成功抗癌。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92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臨床上,將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常在罹病十年後,出現神經病變等現象,不但會讓患者對疼痛麻木,部分患者甚至漸漸感受不到冷熱等感覺;斗六成大醫院糖尿病內分泌科醫師陳沛吟指出,因此若能及早發現症狀,及早接受治療,就能避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出現。許多患者就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症狀已經是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馬羿縉報導)夏天即將到來,腸病毒疫情處於蠢蠢欲動階段,為了能提早開始預防,且加強孩子防治觀念,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和教育局主辦玩具嘉年華的兒童活動,透過帶動唱的方式,一起宣導腸病毒防治觀念,讓孩子從小開始養成洗手等良好的衛生習慣。活動不但找來娃娃人偶帶動唱起洗手歌,更透過創意活潑的教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來自台中豐原的陳小妹,就讀國中一年級,近期因為經常腹痛,導致無法上學,腹痛狀況已持續一年多,過去一直以為是胃痛、生理痛或壓力太大,多次就醫未改善,只要一吃東西就會引發腹痛。收治病例的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外科醫師賴基鴻表示,透過胃鏡、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陳小妹的膽囊嚴重發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過去腦死捐贈的腎臟移植,皆為ABO型相容的腎臟移植,包括後來活體腎臟移植的接受度高,但常因捐贈者血型和患者不符,無法進行移植;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林毅志指出,成大醫院從95年就完成首例血型不相容活體腎移植,如今已成功完成21例,且五年存活率達100%。血型不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