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炒菜做飯,很多主婦更是精通。但是關於一些烹飪技巧很多人卻未必做得正確,有些炒菜惡習是有損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做菜習慣是應該摒棄的。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蔬菜先切後洗。

  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 族維生素、維生素C 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儘量將水分控干後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盡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菜先過油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做地三鮮、乾煸豆角等菜餚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裡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 ℃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不僅會增加癌症風險。同時,蔬菜中的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正確的做法是,在油尚未冒煙時,把食材下鍋。還有一種簡單的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炒素菜也加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 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合理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炒菜放很多含鹽調料

炒菜6大陋習!妳犯了幾樣

  醬油中含鹽量為15%~20%,雞精中含鹽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蔥薑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灣失智症協會委託趨勢民調,針對失智症識能、預防策略與友善態度等三大面向,進行2020全台失智症大調查;整體而言,全民對失智症的認識略有進步,但仍有超過半數的人誤認「失智症是正常老化」!失智症認知有待加強 知道且做到者只佔少數關於失智症,較少民眾知道性格轉變、判斷力變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5歲的少年小侯從小就深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侯爸爸很擔心小侯經年累月使用類固醇藥膏是不是會出現皮膚萎縮、毛細血管擴張、類固醇性痤瘡和酒糟等副作用;因此,進一步帶其到皮膚科求治。醫師除了改用較溫和的類固醇藥膏之外,也規劃使用潤膚保濕劑、不含類固醇成分的藥膏、光照療法以及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杜姓男子,之前攝護腺切片為陰性,但仍懷疑有癌症,結果透過磁振造影與超音波融合導引,於攝護腺上方纖維肌肉區發現病灶,切片結果為低惡性度攝護腺癌,惡性部分占切片比例10%;一般而言,以這位患者的腫瘤位置、惡性度及惡性比例,這個病灶在傳統攝護腺切片將會很難被診斷出來。攝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阿明有一些莫名不舒服的症狀很久了,他持續有胸悶、心悸、喉嚨梗塞的感覺,擔心自己是得了什麼疾病,跑遍各專科門診檢查,卻發現一切都正常,求助無門。慢性壓力 恐引起身心跟著不適柳營奇美醫院林紀宇臨床心理師表示,人體的自律神經系統,遍布於身體各個器官,調控著心率、呼吸、汗腺和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