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性必知:常揉肚臍 性慾不老

男人都希望自己性能力“經久不衰”,想做到這一點,除了先天稟賦充足,日常生活中的保養也十分重要。在中醫男科門診,醫生會建議一些男性通過按摩肚臍部位的“神闕穴”來調和氣血,保持性能力。

肚臍在中醫理論中是一個重要的穴位,與臟腑經絡關係密切,是經氣匯聚之處。在胚胎時期,臍部是胎兒連通母體,獲得血液、氧氣及營養物質的唯一通道。出生後此通道雖已斷絕,但臍部與全身經絡、五臟六腑仍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同時,這裡是腹壁最薄的地方,沒有皮下脂肪,血管非常豐富,因此,輕輕按摩肚臍,或用艾條灸肚臍,能改善男性內臟器官代謝,進而促進性能力的旺盛。此外,國外有研究發現,肚臍周圍也是男性性敏感點之一,在性愛時親吻肚臍四週,能激發性慾。

因此,建議男性每晚睡前用手掌按摩肚臍5—7分鐘;陽虛怕冷的男士也可以利用“艾灸法”,即將一支點燃的艾條移近肚臍,當感到有灼熱感時,迅速移開,如此重復做10次,長期堅持有助於改善性能力,提升性慾。

 

 

看得見摸得著的保健穴位——神闕穴  

 

男性必知:常揉肚臍 性慾不老

說起神闕穴來,您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說肚臍,您就會再熟悉不過了。在中醫裡,肚臍就被稱為神闕穴。神闕穴是人身體上唯一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心神出入機要——神闕穴神闕,是指人的神。神是一種尊稱,闕叫做堂,就是神出入地方。神闕的意思就是神所居的一個特殊的地方。為什麼這樣稱呢,因為人的心神在這個位置出入。也就是溝通先天和後天的關鍵地方。我們都知道,嬰兒在母體的時候,是通過臍帶來傳送營養的。人在沒有出生之前是不用呼吸的,出生之後臍帶一剪斷,人就呼吸了。因此肚臍它不僅僅是一個營養獲取的通道,它也是孩子排泄的一個通道。可以說,它是進行營養交換和身體代謝產物交換的關鍵的通道。摩腹按摩法第一步操作是以肚臍為中心畫一個圓,這個圓的範圍包括到關元、中脘。古人認為,人直立的時候在肚臍這個位置畫一條水平線,水平線將人劃分為兩部分。           摩要用我們掌心心包經的穴位——勞宮穴。第一步是要搓熱,搓到手掌心發熱以後,把掌心手指稍微翹起來一些放到肚臍上,讓掌心的勞宮穴和肚臍對上,然後做摩的動作。摩的動作不是向下按壓,而只是在皮膚表面。做一個由掌中心逐漸向外的一個摩動,這個摩動範圍可以逐漸擴大。開始只是集中在肚臍中間,然後可以慢慢地在肚臍的周圍摩動。第一步是局部以神闕為中心,不超過肚臍的周圍,一指寬的距離,就在這個小範圍之內來進行摩動。第二步,把摩動的範圍擴大,摩到整個腹部。因為需要溫熱感發散,擴大。摩的時候要順時針的去摩動。原因在於,首先,順時針這個方向為補;其次,順時針也可以促進腸的蠕動。第三步是按壓。這種按壓有特別的方法和作用。因為要加強力量,所以一定要兩手交替在一起,手掌要往下用力,以加強向下的力量。當揉到側腹部的時候,掌根要橫向用力,向裡用力。另外一側的手的手指也要向裡用力。另外按壓還有一個作用,這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我們肚臍旁邊有兩個穴位,一個叫做天樞穴,一個叫做大橫穴。溝通天地排出毒素溝通人體天和地的作用在中醫當中運用的非常廣泛。首先是消化的問題,它能夠促進人體脾和胃的升清和降濁功能,特別是以胃為中心,可以起到促進腸腑的功能。不管是小腸還是大腸,其實都是胃的功能。比如說有的人臉上長斑、面色灰暗。這是代謝功能出現失常造成的。再有,有的人在鼻部周圍,所謂三角區周圍出現了發紅,鼻孔的下面長了很多包或者鼻孔的周圍長了包。這是因為大腸有熱或者消化功能不好。而往往這類人都會有便秘的情況。有這種情況的朋友特別需要注意,便秘並不是一個小問題,這種情況表示人的很多代謝之後不能消化的毒素和不能利用的垃圾會藏到我們身體裡面。時間長了以後,它就會引起很多嚴重的問題,導致很多嚴重疾病出現。所以我們面對諸如便秘這樣的早期問題,要想辦法早解決。而溝通人體天和地促進消化道蠕動,就可以有效的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芊聿/台中報導】用精油洗澡看似享受,能讓皮膚光滑柔細,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這種貴婦沐浴。54歲陳姓婦人罹患多年乾癬,皮膚脫屑起紅疹,手指關節腫脹,接受正規治療後,症狀逐漸好轉,卻在友人介紹下購買洗澡機及精油沐浴,導致病灶再度復發。   台中慈濟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醫師林亮宏表示...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芊聿/台北報導】33歲的江先生1個月前發現右側睪丸變硬,但不痛不癢,大小似乎也沒變,擔心有病變前來就醫。門診觸診發現2側睪丸大小差不多,但右側質地變硬。陰囊超音波確認是右側睪丸腫瘤,正常睪丸組織已被推擠到旁邊。   替該名患者診治的書田泌尿科眼科診所主任醫師洪峻澤表示,該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馬姍妤/綜合報導】隨著運動姿勢不正確、體重超標,退化性關節炎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全台大約有350萬人深陷膝關節疼痛之苦,應對關節疾病更加重視。然而民眾對退化性關節炎有不少迷思,如自行使用消炎止痛藥來緩解,甚至以為換人工關節就一勞永逸,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日前一位37歲健身教練早晨突然中風,即時送醫治療後,持續復健目前恢復中。另一位南投年約30歲保全,卻在值班時因腦中風突然倒下,再也沒有醒來過。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腦中風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不能大意,並呼籲應定期量測血壓,降低中風發生機率。中風後腦損傷 身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