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皮膚長期紅疹泛癢 恐是異位性皮膚炎導致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1名5歲女孩,手腳關節附近的皮膚長期出現紅疹,不但泛癢,且也已嚴重影響到睡眠品質,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所導致,透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後,這名小女孩已漸漸恢復健康。

異位性皮膚炎多好發於嬰兒或兒童期,約占80%是在5歲前發病;皮膚科醫師蔡旻倩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是慢性且反覆性發作的皮膚疾病,最常發生於夜晚,包括有家族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病史者,都為高危險族群。

醫師蔡旻倩進一步說明,通常主要症狀從發癢、搔抓到濕疹,尤其皮膚一旦出現濕疹,就容易造成惡性循環,雖然異位性皮膚炎不具有傳染性,但若症狀加劇,就會出現白色皮屑,或有黑色素沉著的現象。

治療上,多以口服及外用藥物治療為主,像是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藥物等;蔡旻倩呼籲,患者應避免使用具有香精、防腐劑等乳液,也盡量減少出入過熱的場所,並保持心情愉快,才能有效紓緩症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1509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疫苗已進行大規模施打,許多民眾擔心接種後會出現不適反應,會先購買止痛藥備用,也有不少網友先預防性投藥。不過,台北市藥師公會理事長張文靜建議,等真的出現發燒、疼痛、骨骼痠痛,再吃止痛藥,不建議提早用藥。 自從國內大規模接種AZ、莫德納疫苗,止痛藥更成為熱銷藥品,常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近日部分業者為加強防疫,放置同時具有量測手掌溫度及酒精噴霧之產品,用以判斷受測者體溫正常。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提醒,目前並未核准以量測手掌溫度用於發燒篩檢之產品,注意不應以此類產品判斷受測者是否發燒。發燒篩檢工具有5種 手掌溫度易受影響 測量體溫用於發燒篩檢之產品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獨居的鄭永裴過去為建築板模工,六年前罹患口腔癌,手術切去右頰,取大腿皮瓣重建失敗後,一年多來右臉患部外露可見口腔內部,至今已歷經九次重建手術,出門只得戴上口罩保護傷口也避開他人眼光,術後難以言語、無法吞嚥、擔憂疾病與未知命運,罹癌鉅變讓鄭大哥人生陷入走不出的困境。社會賦...

閱讀詳情 »

2021.07.22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7月22日為止,已經有782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