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真菌毒素超標,花生、紅麴米最常見

食藥署近日公布103年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檢驗結果,全年檢驗457件食品中,有12件不合格,都是紅麴米與花生製品,提醒民眾,食物如出現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即應丟棄,千萬不要因為捨不得而食用,以免危害健康。
真菌毒素超標,花生 紅麴米最常見
《全年有12件不合格》
食藥署與各縣市衛生局進行市售食品真菌毒素含量監測計畫,上半年檢驗240件,有5件花生製品與2件紅麴米不合格;下半年檢驗11類217件食品,有4件紅麴米「橘黴素」及1件花生粉「總黃麴毒素」含量超標,均立即下架,由於3家廠商對來源表示「不清楚」,食藥署已展開追查。

食藥署指出,不合格業者及產品分別是,苗栗縣頭份鎮大統倉實業有限公司的花生粉,業者已改善;南投「六一堂蔘藥行」的紅麴米,業者限期改正;北市松山區蓮香齋、內湖區「廣德蔘藥行」及「萬年興商行」的紅麴米,上游廠商無法提供來源,開罰3萬元,不合格產品均沒入銷毀

《下半年合格率97.7 %》
食藥署指出,下半年抽驗花生製品、堅果類、香辛類、食用油脂與可供食品用中藥材等127件,檢驗黃麴毒素;米麥類16件檢驗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A;咖啡6件檢驗赭麴毒素A;紅麴製品52件檢驗橘黴素;蘋果汁10件檢驗棒麴毒素;鮮乳6件檢驗黃麴毒素M1;217件食品中,212件檢驗合格,合格率97.7 %

食藥署表示,民眾採購商品時,除選擇信譽優良的廠商,最好也能注意食品陳列場所是否有良好的溫濕度控制、符合衛生規格,同時確認產品包裝完整、沒有破損,食物如發霉、變色或超過有效期限,即應丟棄。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台灣好食材Fooding》】

相關推薦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又出現1例本土個案,且暫找不到明確的感染源,引發憂慮,指揮中心進一步指出,該名30多歲女性(案379)沒有上班,自述平常都待在家裡,僅偶爾走路去購物中心採買家用品,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曝露的可能性。 中央流行...

閱讀詳情 »

健康檢查真的有意義嗎? 直到一九五○年代為止,現代醫學基本上都是採取「對症療法」。病患頭痛就給止痛藥抑制疼痛,腹痛就給止瀉藥或通便劑,針對症狀,予以緩和症狀的處置,是為「對症療法」。 走過對症療法的時代,一九六○年代以後,醫學發展的風向開始轉變,「預防醫學」逐漸抬頭。 什麼是「預防醫學」?一言以蔽之...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13歲的陳小弟入睡困難,半夜常翻來覆去睡不安穩,爸媽帶他就醫,希望透過中醫調理轉骨。醫師看診時發現,陳小弟有長期失眠和腹痛的狀況,於是先開安神與調理脾胃的中藥,很快失眠與腹痛都有明顯改善,再配合轉骨藥方,陳小弟短短四個月就長高5公分。  宿便使營養吸收變...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藥新用的「羥氯奎寧」近來成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曙光,也已經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列入臨床治療指引,並實際用於治療患者,現在卻傳出有不是免疫專科、過去更從未進藥的診所也搶著進貨。食藥署今(8)日表示,目前並未管制該藥供貨,但診所若過去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