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胃藥治胃病,腸胃道感染風險恐增加五倍!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疾病管制署、北市聯合醫院利用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服用藥效較強的胃藥─氫離子幫浦阻斷劑,感染沙門氏菌風險為一般人的五倍,停藥一週後風險降低到四倍,一個月後風險才消失。
該研究團隊從過去文獻中分析,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會增加腸胃道感染的風險,但都未考慮病人本身已經有腸胃道疾病,所以無法推論是因為病人本身的疾病,還是非氫離子幫浦制酸劑導致腸胃道感染,為了找出確切相關性,研究過程首先利用健保資料庫2000到2010年資料,搜尋腸胃道感染病人,共納入七萬多名,以病例-對照研究法回溯性尋找適合個案,並校正病例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疾病等,經過大量的交叉比對。
研究發現,一年內使用口服氫離子幫浦制酸劑,此為醫師處方用藥,會讓腸胃道感染風險增加,正在使用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達5.39倍;而服用另一類制酸劑,組織胺阻斷劑,即平常到藥局就能購買到的胃藥,風險也增加為1.84倍。
此外該研究還指出,不只胃病的用藥,在台灣服用非常普及的抗生素,造成腸胃道感染的風險也有5.21倍、類固醇是3.18倍、非類固醇止痛藥(如阿斯匹林)也有2.37倍。
參與該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醫師郭書辰解釋,人體有許多防衛機制,像是一座抵抗細菌的堡壘,能有助降低腸胃道感染,例如胃酸、腸內有許多好菌、以及人體本身的免疫力都具備殺掉壞菌的功能。因此不少人胃痛吃胃藥抑制胃酸,當胃酸分泌減少,就會讓壞菌有機可趁,增加腸胃道感染風險。
郭書辰說,沙門氏桿菌感染是最常見的細菌腸胃道感染之一,台灣每年約有四千名因為沙門氏桿菌感染住院的病例,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類似腸胃炎的症狀,一般人通常2至3天可自行痊癒,但有約5%的人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像是心臟內膜炎、骨髓炎、腦膜炎甚至死亡,這類情況通常發生在身體虛弱的病人、年長者、兒童身上。沙門氏桿菌的感染可來自爬蟲類、生菜、未煮熟的水、食物等。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飲食作息不正常等因素,使得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成了文明病之一,胃藥不離身似乎成了普遍現象,郭書辰說,此研究結果並非告訴民眾不能吃胃藥,他強調,身體不適還是要依照醫囑服藥,但在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強效止痛藥、類固醇、抗生素時,應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因為腸胃道感染多來自於未煮熟的食物,例如雞蛋、肉類、生菜與未處理的水等,且食品須保持清潔、生、熟食要分開處理、食物要完全煮熟,保存在適當的溫度等。
相關搜尋: 醫療常識建國補習班 研究所快8 粉絲團粉絲團 100java 資料庫linux 使用者國家衛生研究院牙齒痛 止痛藥工作壓力大壓力大 英文圓禿 類固醇高屏羊乳 抗生素苦茶油 胃食道逆流胃炎的症狀生理痛 止痛藥醫療保健常識與病狀java 資料庫程式設計國家衛生研究院竹南分院醫學常識心臟缺氧醫學常識問答題醫療常識諮詢醫學常識婦女醫學常識器官醫學常識醫療小常識醫學小常識致命的醫學常識家庭醫學常識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
相關推薦
發生退化性關節炎 一定要動手術嗎?
隨著時間推進人體的老化,膝關節軟骨也逐漸退化磨損,許多中老年人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台灣每10個70歲以上的長者,就有7個飽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雖然並不會馬上致命,但疼痛卻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骨科部運動醫學科翁佩韋主任指出,臨床上1位74歲的葉女士,右膝飽受退化性關節炎之苦,磨損...
閱讀詳情 »孩童誤食多發生在家中 哈姆立克法救命
根據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誤食中毒事件發生在小於6歲的孩童,尤其口腔期階段的小寶寶會藉由刺激嘴巴、口腔和舌頭來得到本能的滿足。另外,數據結果也發現,最常發生中毒意外的地方並不是在戶外,而是在家中。 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兒童的誤食,包括藥物(降血壓藥物、降血糖藥物、維他命藥片、兒童藥水)、細小物品(玩...
閱讀詳情 »說不出口的「泌」密 泌尿科醫師教你大獲全腎
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謝登富,耗時1年多整理寫成《說不出口的「泌」密:一本大獲全「腎」療癒實錄》衛教書,幫助病人就醫前後都能好好理解泌尿系統疾病,得到最好治療效果。 泌尿系統病人常拖到最後一刻才想找醫生,門診的問題也很類似。謝登富醫師有20年臨床經驗,2016年榮獲大台中醫師公會第3屆醫療貢獻獎後...
閱讀詳情 »研究:乳癌患者 可能存在心房顫動風險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乳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見的癌症,也是全球第2大常見癌症,2018年新發病例超過200萬。在《全球醫藥新知》篇中「患乳癌的女性患心房顫動的風險較高嗎?」的報導,根據知名國際學術期刊《HeartRhythm》發表的1項新研究報告,研究人員發現,乳癌患者罹患心房顫動(Atri...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