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準醫療 是萬靈丹嗎?

精準醫療 是萬靈丹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目前在醫學界,「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風潮正夯。但精準醫療真的是治療癌症、預防疾病的萬靈丹嗎?國外學者對此提出不少質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刊載哈佛學者投書,文章指出,精準醫療建立在一連串的假設,當生物標記、檢測與藥物研發過程任一個環節出錯,便會導致巨額研究資源浪費,患者就醫權益也大受影響。

傳統醫療 療效發揮不到60%

傳統醫療多講究「標準療程」,患者治療用藥、療程大同小異。美國統計出這類傳統治療方式發揮療效機率不到百分之六十。目前基因體學蓬勃發展,「精準醫療」不只挑戰傳統藥物治療方式,也讓醫界、藥界更了解為何某些藥物只對特定族群有反應。精準醫療擁護者更希望透過精準醫療為患者量身打造治療計畫,以提升治療反應率。

根據台灣醫學會資料,「精準醫療」是根據腫瘤基因型、個人基因表現、個人健康狀況,以及臨床資料等資訊,量身打造、選擇最適合患者的療程、藥物,或根據這些資訊擬定預防策略,透過這種治療方式,希望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並讓藥物副作用風險降至最低。

精準醫療 研究品質良莠不齊

然而,國外學者質疑,現今許多生物標記以開放科學模式進行,讓參與門檻大幅降低,在提出假設方式、實驗方式沒有一定標準的情況下,研究品質良莠不齊,研究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以2004年美國食物藥品管理署核准的爾必得舒注射液(Cetuximab)為例,這種藥物主要提供給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呈陽性(EGFR-positive)的患者使用,許多健康保險給付將EGFR陰性患者排除。後續研究卻發現,此項藥物對EGFR呈陰性的病人同樣有效,這表示這款藥物與EGFR之間並沒有生物標記、藥物反應率關聯性,這結果不只造成金錢浪費,也讓許多原本可以接受治療的病人,因不符合給付條件而無法用藥。

精準醫療研究 需有一致規範

生物標記檢驗標準不一的問題則在乳癌基因HER2檢測過程浮出檯面。這些檢驗多以檢視細胞表面特定蛋白有無為目標,但不同實驗室對陽性、陰性判斷臨界值卻沒有統一標準。另外,國外33份研究以肺癌標靶「核苷酸切除修複交叉互補組基因蛋白1」(ERCC1)為重點,但因診斷方式、測量方法的許多差異,導致結果出現歧異。以上兩個例子都顯示,相關研究若沒有一致的規範、評估機制,便會大幅增加臨床應用的難度。

在今年,美國國家醫學院生物標記、精確醫療相關委員會所發表的文章中,列出十項規範,釐清政府與法人單位的權責,以及衛政、藥檢、保險、臨床與研究機構等相關規範,透過這些規範,希望讓患者不至淪為「不準醫療」的犠牲品。

台灣精準醫療發展腳步遲緩 需更多整合以利進展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理事長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在精準醫療領域當中,從基因檢測、基因定序,到臨床應用,往往需要投資大量人力。台灣精準醫療發展上,腳步有點遲緩。舉例來說,像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與健保資料可以相互比對,但目前兩個資料庫沒有連結,這些都需要政府進行跨部會、跨領域整合,才能有所進展。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翻譯人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助理吳懷玨

2.參考文獻:Imprecise research threatens precision medicine

3.精準醫療:讓療程客製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13000085-260204

4.參考文獻:FDA, Enrichment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Trials to Support Approval of Human Drugs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5.參考文獻:Jeff Shrager, Jay M. Tenenbaum, Rapid learning for precision oncology,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1, 109–118 (2014) doi:10.1038/nrclinonc.2013.244

6.參考文獻:HIT Think How precision medicine will support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http://www.healthdatamanagement.com/opinion/how-precision-medicine-will-support-population-health-management

7.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5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許多長輩發生骨折、中風,甚至氣切、插管,對於出院後的未來沒信心,其實透過職能治療師的復能介入,搭配輔助科技的運用,以及居家環境的改善;臨床上,不少個案還是可以過著有尊嚴的生活,並降低照顧者的負擔。復能訓練介入 找回自主生活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說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白手起家的女企業家,工作相當忙碌,經常熬夜、應酬,又得要照顧一家老小,蠟燭兩頭燒的結果,導致苗條的身材大走樣,不但體態變得臃腫,原本時尚的衣服穿不下,健康狀況也亮起紅燈;當這些問題接踵出現時,和大部分人狀況一樣,想改變卻不知從何做起?或是遲遲下不了決心,靠飲食運動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乳癌不僅為我國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冠軍,且人數逐年攀升,若將原位癌一併算入,乳癌年增人數預期即將突破1萬5千人大關!WHO世界衛生組織探究原因指出,無論是環境或是飲食,都有機會導致乳癌增加;面對越來越多的乳癌病人,如何發展有效的治療方方式一直是醫界努力的目標。乳癌分四類 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女為己容!不少人說化妝是國際禮儀的一部分,也有部分人認為這是性別歧視,正反兩方的意見都引起廣大網友們沸沸揚揚地討論。實際上,化妝對國人而言,可說是越來越普遍,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為了更合宜的姿態,不免會在面子上下不少功夫!近日,深受不少國人喜愛的韓國美妝龍頭,遭驗出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