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精準醫療 是萬靈丹嗎?

精準醫療 是萬靈丹嗎?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目前在醫學界,「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風潮正夯。但精準醫療真的是治療癌症、預防疾病的萬靈丹嗎?國外學者對此提出不少質疑。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刊載哈佛學者投書,文章指出,精準醫療建立在一連串的假設,當生物標記、檢測與藥物研發過程任一個環節出錯,便會導致巨額研究資源浪費,患者就醫權益也大受影響。

傳統醫療 療效發揮不到60%

傳統醫療多講究「標準療程」,患者治療用藥、療程大同小異。美國統計出這類傳統治療方式發揮療效機率不到百分之六十。目前基因體學蓬勃發展,「精準醫療」不只挑戰傳統藥物治療方式,也讓醫界、藥界更了解為何某些藥物只對特定族群有反應。精準醫療擁護者更希望透過精準醫療為患者量身打造治療計畫,以提升治療反應率。

根據台灣醫學會資料,「精準醫療」是根據腫瘤基因型、個人基因表現、個人健康狀況,以及臨床資料等資訊,量身打造、選擇最適合患者的療程、藥物,或根據這些資訊擬定預防策略,透過這種治療方式,希望讓藥物發揮最大效果,並讓藥物副作用風險降至最低。

精準醫療 研究品質良莠不齊

然而,國外學者質疑,現今許多生物標記以開放科學模式進行,讓參與門檻大幅降低,在提出假設方式、實驗方式沒有一定標準的情況下,研究品質良莠不齊,研究可信度自然大打折扣。

以2004年美國食物藥品管理署核准的爾必得舒注射液(Cetuximab)為例,這種藥物主要提供給轉移性大腸直腸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呈陽性(EGFR-positive)的患者使用,許多健康保險給付將EGFR陰性患者排除。後續研究卻發現,此項藥物對EGFR呈陰性的病人同樣有效,這表示這款藥物與EGFR之間並沒有生物標記、藥物反應率關聯性,這結果不只造成金錢浪費,也讓許多原本可以接受治療的病人,因不符合給付條件而無法用藥。

精準醫療研究 需有一致規範

生物標記檢驗標準不一的問題則在乳癌基因HER2檢測過程浮出檯面。這些檢驗多以檢視細胞表面特定蛋白有無為目標,但不同實驗室對陽性、陰性判斷臨界值卻沒有統一標準。另外,國外33份研究以肺癌標靶「核苷酸切除修複交叉互補組基因蛋白1」(ERCC1)為重點,但因診斷方式、測量方法的許多差異,導致結果出現歧異。以上兩個例子都顯示,相關研究若沒有一致的規範、評估機制,便會大幅增加臨床應用的難度。

在今年,美國國家醫學院生物標記、精確醫療相關委員會所發表的文章中,列出十項規範,釐清政府與法人單位的權責,以及衛政、藥檢、保險、臨床與研究機構等相關規範,透過這些規範,希望讓患者不至淪為「不準醫療」的犠牲品。

台灣精準醫療發展腳步遲緩 需更多整合以利進展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李鍾熙理事長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在精準醫療領域當中,從基因檢測、基因定序,到臨床應用,往往需要投資大量人力。台灣精準醫療發展上,腳步有點遲緩。舉例來說,像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與健保資料可以相互比對,但目前兩個資料庫沒有連結,這些都需要政府進行跨部會、跨領域整合,才能有所進展。

參考資料、文獻來源:

1.翻譯人員: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助理吳懷玨

2.參考文獻:Imprecise research threatens precision medicine

3.精準醫療:讓療程客製化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313000085-260204

4.參考文獻:FDA, Enrichment Strategies for Clinical Trials to Support Approval of Human Drugs and Biological Products

5.參考文獻:Jeff Shrager, Jay M. Tenenbaum, Rapid learning for precision oncology,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11, 109–118 (2014) doi:10.1038/nrclinonc.2013.244

6.參考文獻:HIT Think How precision medicine will support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http://www.healthdatamanagement.com/opinion/how-precision-medicine-will-support-population-health-management

7.資料出處: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執行團隊、科技大觀園

《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計畫編號MOST105-2515-S-006-008)補助產出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95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糖尿病友要控糖,就得要小心含糖食物!依照每日飲食指南有六大類食物分類,糖友應該要知道什麼類食物有糖份,就要特別控制含糖食物;但是,你可知道哪些食物含糖嗎? 水果、全穀根莖類與奶類為含有醣類食物 亞東醫院營養科營養師賴玉釧表示,每日飲食指南中六大類食物都應該要均衡攝取,至...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6歲的張先生最近兩個禮拜起床時,總是感到左眼劇痛,強烈的異物感與刺痛讓他淚流不止,深受困擾。到眼科檢查才知道原來是他一個月前,左眼不小心被指甲劃傷了角膜,復原後卻產生了後續反覆性角膜上皮糜爛。 反覆的角膜破皮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眼科部謝昀翰醫師表示,張先生的症狀是反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大於65歲老人家總是以為年紀大之後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加上周遭也有不少親朋好友血壓高。因此,當血壓高於140/90mmHg,被醫師告知血壓偏高,需要做血壓控制甚至要服藥治療時,老人家常回說,年紀大,血壓本來就會高一些,也沒甚麼不舒服或症狀,而且周遭不少親朋好友血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日前又發生了老奶奶因照顧失智爺爺而自殺身亡的悲劇。這些年來,隨著人口老化,照顧悲劇層出不窮,為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全民都要記得失智症關懷專線0800-474-580,並提醒家屬及早撥打,了解並使用失智相關資源以減輕照顧壓力。 憂鬱徵兆尋求專業精神醫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