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對話一>

老師:「你這個想法很有趣耶!你真是太可愛了!」

學生:「/︿\老師,你是說我幼稚嗎?」

老師:「(苦笑)我……,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面露笑容)」

學生:「老師你幹嘛笑,我很可笑嗎?」

老師:「……(無言)(@~@)?」

<對話二>

老師:「你今天中午吃飯了沒?」

學生:「老師,我先跟你說我們今天學校午餐是炒麵。」

老師:「所以你今天中午吃飯了沒呀?」

學生:「老師,我跟你說我們今天午餐是炒麵呀!」

老師:「……(恍然大悟),所以你今天中午吃麵了沒?」

學生:「我吃過了。」

老師:「( ̄. ̄)+ …」

這都是亞斯孩子很經典的對話,簡單一句話就是”直”,所以也很容易讓人覺得”白目”。亞斯柏格的孩子,他們除了社交溝通技巧外,能力通常還不錯,所以常被家長給忽略了,甚至認為孩子就是被寵壞了,沒有被打被罵,才會這麼白目,這真的很可惜。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網站,有一群醫學專業的人,一起製作了「亞斯的厚帽子」,三分鐘讓你了解亞斯柏格!如果你是家長、老師、保母……等,只要生活中會接觸到孩子,都推薦你去逛逛這個相本。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不過依照2013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已經沒有所謂的亞斯伯格症或高功能自閉症,這類的孩子我們都統稱為「自閉症光譜疾患(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簡稱ASD)」,或稱為泛自閉症。

正視自閉孩子的優勢能力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這幅畫是一位8歲ASD孩子送給我的畫,很多功能較高的泛自閉症都有其優勢能力,最近剛看過一本書「風雨無阻」,描述一位職業婦女撫育自閉兒的歷程,作者用豐富的圖文漫畫,生動呈現自閉兒的思考世界與母親自我的爭扎與勇敢,很推薦大家看看。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我很能夠體會,當家長得知自己孩子有自閉傾向時,是很難接受的,正如書中作者一樣,但她很快就發現接受了特殊教育的孩子,除了能力進步了,也快樂自信多了。臨床上還是常遇到長時間在”deny”階段的家長,一心一意地要用一般孩子的教學方式教導孩子,這往往會抹煞了孩子的優勢,也容易讓孩子不知所措,完全失去自信心,長大成為凡事不敢擔當的人格特質。

了解孩子的社交發展,早期發現孩子的社交問題

隨著醫學進步,自閉症現在已能在兩歲前被診斷出來,甚至一歲前其實很多自閉的特徵就已經出現了。

社交發展上可能會出現下列特徵:

#與人較少有眼神接觸。

#較少去注意環境中的人,或對他人幾乎沒有甚麼反應。

#幾乎不會去展示(show) 或去分享他們愛的事物或活動,例如寶寶拿到玩具很得意會展示給媽媽看,或自己會拍手了會看著你分享他的成就,但自閉傾向的孩子鮮少會這樣。

#很不會看臉色,對別人是生氣、沮喪或慈愛的反應會不恰當。

另外他們比較不會去解讀肢體語言,也分不太出來語言中的語氣為何,它們也很難掌握到別人講話的重點為何,也無法去預測或了解他人的行動意圖,這部分就是我在「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書中說的心智解讀能力(theory of mind)了。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此表為正常人際社交發展)

溝通能力部分,一歲前的語言發展里程碑包括能說1~2個單字、聽到叫他們的名字會轉頭、能指出它們想要的玩具,如果給的不是他想要的,能清楚地用語言(”不”)、手勢或臉部表情表示出。

但自閉傾向的孩子可能出現的特徵有:

#對於叫它們的名字較無反應或反應慢,或出聲要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也較困難。

#手勢發展較慢或沒有發展出來,例如”指(point)”、或”展示(show)”的手勢。(進一步了解孩子的手勢發展)

#一歲前雖有出現牙牙學語,但之後也就停在這裡了。(進一步了解寶寶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慢。

#會學著去用圖片溝通或他們自己的手勢語言。

#只說單字,或重複一直說某些特定的句子,很難將字彙組成有意義的句子。

#重複仿說他們聽過的字或詞(echolalia)。

#會使用奇怪的語言表達,可能只有熟悉的人了解。

就算有些孩子語言能力不錯,但可能也無法做一來一往的持續對話,可能天外飛來一筆或講個不停沒發現別人已經不耐煩、不喜歡。長大一些後可能會發現自己常搞不清他人的話,而容易產生情緒問題。

<<深入了解泛自閉症的早期特徵>>

功能較高的泛自閉症,常會讓人覺得它們太過理性,凡是講理,缺少彈性,也較少感情的理解,如果不正視他們的教育,未來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一些社會犯罪問題。 

絕對不是「白目」!當你遇上亞斯柏格的孩子,你應該.....

圖片取自2013年3月科學月刊 

如何和亞斯孩子相處 

泛自閉症兒童的治療方法有許多種(可參考星星兒福基金會),其中也有不少有實證醫學的支持,孩子適合哪一種需要專業人員判斷。 

不過下列有幾點是在溝通相處上我們可以注意的: 

  1. 請直說,別暗喻:因為通常功能較高的泛自閉症,對語言仍是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所以清楚明白地和他們溝通相當重要,你擔心太直一直拐彎抹角說反而是沒有效果的唷!
  2. 及早發掘孩子的優勢:功能高的泛自閉症很快就會知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信心容易不足而產生偏激的想法,若能利用他們的優勢能力建立自信心,他們也會比較快樂。
  3. 動作和認知發展一樣重要:我遇過很多父母,因為亞斯的孩子不愛運動,動作協調也很差,家長覺得動作不好沒關係,只要課業好就好,反正我運動神經也不好。但你可曾想過孩子都是怎麼交朋友的,”從玩樂遊戲中交朋友”的,因此至少培養孩子一項球類運動就實務來看是基本,尤其是男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孩子的協調能力會進步,書寫能力也會跟著提升。
  4. 慎選教學型態,尤其是幼稚園:充滿合作性活動的幼稚園會比每天自己完成許多獨自工作的幼稚園來得適當。
  5. 繪本共讀還是重要:會這麼說是因為亞斯的孩子通常很會自己看書,很快就會認得符號類的東西(例如文字),他們看書時可能會一直看字或請你念字給他們聽,家長常會覺得”哇!好棒!孩子愛認字”,但這其實是大錯特錯,應在幼稚園階段讓孩子大量看圖說故事,有每個人物的表情動作去判斷故事的發展,這才是心智解讀能力的訓練,人際社交的增進,也能有效提升心智成熟度。
  6. 適時協助排解壓力:由於亞斯不善表達,因此在對壓力的排解也相當不好,旁人或家人應多觀察孩子的變化,適時提供協助,甚至每週固定安排到郊外走走,抒發壓力。 

坊間其實有許多關於亞斯伯格或泛自閉症的書,都寫的相當專業與仔細,真的遇到這樣的孩子,務必要去看看這些專家們怎麼說,他們是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的,別只用自己的想法硬著頭皮教,可能最後變成兩敗俱傷唷!

 

【延伸閱讀】

高齡爸爸容易生下自閉兒!

孩子不說話!教你觀察是大雞晚啼or語言發展障礙?

用對方法,有效管教好動的baby!

 

本文出處;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天才領袖-育兒、教養、親子課程》;《天才領袖-育兒、教養、親子課程》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預防新冠肺炎,打疫苗是唯一方法,台灣也正在全面開打中,但不少民眾、尤其是高齡長者都在打完疫苗之後出現「虛累累」的不適感覺,怎麼擺脫這種類似感冒後遺症?中醫師有方法,建議不妨可以透過中藥增強體質,搭配針炙進行調理,有助於減緩接種不適。 高齡92歲的陳奶奶就是一例,接種新...

閱讀詳情 »

疫苗接種,要加快腳步。但別忘了,現在也要進入流感季節。兩種疫苗,能同時接種嗎?醫界有提醒。今年初,民眾搶打流感疫苗的畫面,還記憶猶新。而隨著新冠肺炎疫苗到貨持續接種,到時兩種疫苗又該如何打?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 林應然:「目前規定是 2個預防針,要間隔7天才施打。」北醫胸腔內科主任 周百謙:「由於疫...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近日在全台共同努力下,終於等來降級解封!然而出門在外防疫不可馬虎,必須力守得來不易的防疫成績,為了自身安全,口罩仍是最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搖身變成最能展現個人品味的單品之一,對許多媽咪而言,更要煩惱怎讓小寶貝在托幼上學好好戴住口罩,安全可愛地亮相。  一心一罩...

閱讀詳情 »

新北市幼兒園爆發群聚感染,基因定序確定為Delta,而有專家建議一旦變種病毒進到社區,應該馬上升為四級。台北市柯文哲則表示,如果什麼都怕,乾脆就在家打坐。他也認為台灣策略應該學習歐美和新加坡等國,讓民眾打滿2劑後再慢慢放寬管制,如果有必要,就讓50歲以上的人和高風險族群再多打一劑。 新北市幼兒園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